第110章 汉末历史上,最佳后勤是谁?(2/2)
“与韩遂,马腾二人,三方夹击益州兵马,拿下汉中。”
“我们一战四,拖不起的是我们,必须寻求破局点,而我的看法,破局点就在武关跟汉中。”。
贾诩大笑。
“主公,你这是柿子挑软的捏啊。”
“想法真是不错,只要能震慑住刘表,再拿下汉中,曹孟德跟袁本初确实不足为虑。”
“只不过,那羌族骑兵很是跋扈,若不是韩遂亲自领兵,我怕不安分啊。”
“主公,这一点你可要考虑好,放他们进入关中,我怕会成为祸患。”
李然眯了眯眼,“无妨,这帮羌人交给我。”
“洛阳就交给你了,我先前往凉州,领羌骑兵之后再前往武关。”
贾诩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了下来,毕竟这种时候了,哪怕是再懒,也能分得清轻重缓急。
扛过这波,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划水,但若是抗不过去,那可只能在棺材里面永远躺着了。
不,可能连棺材都没有,更大的可能是抛尸荒野。
羌人的恶名可谓是人尽皆知。
自东汉建立以来,羌人就没有安分过,经常闹,而且还是大脑特闹。
最近一次的恶名是什么时候?
是董卓时期。
董卓麾下有一帮胡兵,完全由异族组成的一支骑兵。
这支胡兵,其中又以羌人居多。
历史记载中,董卓的很多恶性,比如说炸人尸,抢夺普通百姓,杀戮百姓等等。
完全把董卓描述成一个顶级大恶人。
但其实,很多事情董卓就是那背锅的。
大多数恶行都是胡兵做的。
但因为这些胡兵战力强横,打仗不要命,董卓是又爱又恨。
特别是在占据洛阳之后,这支军队成了董卓王牌中的王牌,更加不敢惹怒这帮胡兵。
所以导致这帮胡兵特别骄横跋扈,受不了一点委屈,吃不饱不行,吃不好还不行。
董卓死后,这帮精锐胡兵被几个人瓜分。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麾下都有着胡兵,但已经形不成战斗力。
这支强大的胡兵也就慢慢成为了历史。
但哪怕是已经成为历史,哪怕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提起来,照样让人心有余悸。
李然倒是没见过,但贾诩曾经在董卓军中呆过,对胡兵,对羌人很是了解。
但现在,这支羌骑兵是李然唯一能动用,并且成规模的军队。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李然也只能去试试看。
洛阳的情况倒是安稳,文有贾诩,郭嘉,武有典韦,高顺。
高顺跟郭嘉两人在前线虎牢关,对峙曹操。
贾诩跟典韦两人坐镇洛阳,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李然的老丈人甄逸,负责物资,粮草等物。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甄逸这个商人,现在也必须全力支持李然才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李然若是完了,那甄家也就完了,这点事情,甄逸还是很清楚的。
所以,甄逸主动拦下重任。
武都郡除外,那边太远,而且有汉中阻隔,洛阳的物资没法运过去。
其他几处战场,武关,虎牢关,幽州战场,全都是甄逸一手负责。
物资,民夫,运输工具,各种事情。
别说,甄逸还真有点超级大奶马的赶脚。
不论哪处战场有需要,绝对能想尽一切办法将物资运送过去,绝不耽搁。
汉末历史上,最佳后勤是谁?
那自然是非荀彧莫属。
曹操在外出征,荀彧守家,不管是经济,政事,还是物资后勤,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
但李然,则是刻意让荀彧改变,让他去前线战场,包括当年让他去养马,去担任地方官职,都是李然刻意为之。
因为李然不想历史重现,更不想到了晚年跟荀彧闹翻。
历史上的荀彧,为什么一定要死?
其实压根就不是什么支持汉室,跟这个没关系。
荀彧那么聪明一人,你说他看不出汉室将倾?
这不扯淡么?
不是曹操也会有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
真实的原因在于,荀彧的权利太大了。
从早期,荀或跟曹操之间就是主臣关系,而是更加偏向合作关系。
荀彧担任的官职是尚书令。
官职比不上九卿,三公,但权利极大。
说直白点,整个曹魏集团,曹操跟荀彧两人就是两架马车,共同拉着一同前进。
曹操偏向军事,经常出征在外。
荀或守家,政治,经济一手抓。
再加上颍川集团的人脉,像荀攸,钟繇,陈群等等一大批人,都出自颍川。
这么说吧,曹操麾下的谋士,有名没名的,一大半都出自颍川。
而荀彧,则是这些人的精神领袖,对这些人大多都有恩惠,甚至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