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走武关,直逼关中。(2/2)
袁绍大败,损兵折将不说,还丢了幽州四郡。
此等战绩,让不少诸侯倒吸一口凉气。
李然,李文轩,这个乡下野郎中,已经占据了大半个北方。
朝廷在他手中。
现在就连幽州也在他手中,下一步,怕是整个中原地区都要不保了啊。
不知不觉间,李然已经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
阴影已经笼罩在所有人头上……
因为李然的地盘,跟大多数诸侯都接壤。
冀州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益州刘焉。
唯有袁术,刘备二人,距离李然稍远一些。
跟李然接壤的这几个诸侯,自然有些紧张,生怕李然下一步就是来进攻他们的地盘。
袁绍,在跟李然和谈之后。
仔细思虑之后,发现自己一个人对抗李然实在太苦,所以派遣使者,跟李然周边几个诸侯联系起来。
并且以当年董卓之事来警告各位诸侯。
若是让李然发展下去,怕是没人能遏制的住。
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袁绍想要联合这几个诸侯,一起对抗李然。
别说,袁绍的话,还是有点用的。
兖州的曹操,以前就是袁绍的小弟。
曹操的第一块地盘,起兵反董之后的第一个官职,东郡太守,就是袁绍给张罗的。
刘表,刘焉,跟袁绍以前也是旧相识,毕竟都在洛阳混过。
而李然,跟这些诸侯,没啥情分,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
李然当年就是独立于朝廷之外,跟袁绍的人脉自然不能比。
袁绍提出联盟之后,曹操第一个举手同意。
因为他对洛阳实在是眼馋。
从现在局面看,若是四家联合出兵,曹操肯定是进攻洛阳一路。
袁绍则是争夺幽州。
而刘表,走武关,直逼关中。
刘焉,出汉中,取凉州。
四方诸侯,秘密联盟,甚至连蛋糕都已经瓜分好了。
但主力么,依旧还是袁绍。
因为现在是袁绍的压力更大,李然的主力军都在幽州。
其他三个诸侯面对的压力要小得多。
袁绍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因为他麾下兵马数量不够,士气也不旺,所以相约等到明年再一起进攻。
在袁绍秘密联合其他诸侯的时候,李然在干吗?
自然是忙着干掉公孙瓒。
现在的公孙瓒,对于李然来说,就是个菜鸡而已。
李然连面都没有露,麾下五大将军齐出,鞠义,典韦,黄忠,高顺,徐晃。
五人各领本部兵马,直接把易京给围了。李然,带着其余兵马,驻扎在渔阳郡。
准备随时出兵接应。
当然,这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公孙瓒,现在连官职都没有,麾下兵马已经成为土匪的人,怎么可能打的过李然麾下的五位大将。
其实,随随便便拉出两位大将,就能把公孙瓒给灭咯。
李然这次算是练兵而已,让几个将军增加以下磨合度,为以后做准备。
要说公孙瓒,这辈子做的错误的一件事,就是惹到了李然。
当初的公孙瓒也可以用风光无限来形容。
刘虞为后勤,占据大半个冀州,并且还能把手伸到青州。
界桥之败,也不算什么,当时的公孙瓒也没有元气大伤。
李然在兖州忙活青州军的事情,让公孙瓒觉得有机可趁。
想要趁火打劫一番。
结果呢?
大败而归也就算了,李然上书朝廷,还把公孙瓒所有官职都给免去。
公孙瓒这下傻眼了,跟刘虞闹翻,自身也没有官职。
麾下兵将不少人都觉得,跟着他已经没有了前途。
一个连官职都没有人,不就是土匪么?
走的走,逃的逃。
估摸着,赵云就是在那个时期离开了公孙瓒,主要是对公孙瓒太失望。
打仗不算什么,输赢都正常。
但公孙瓒未宣而战,在这个年代,还是非常可耻的。
在这个年代,偷袭,最让人鄙视。
大多数战争,都是先打嘴炮,再发缴文,然后再开战。
而公孙瓒此举,相当于不遵守游戏规则,被天下各路诸侯嗤笑。
以前跟他联盟的袁术,陶谦等人,纷纷跟公孙瓒划清界限,不再联盟。
喜欢偷家的还有吕布。
偷兖州,偷徐州,还各种拜义父。
蛮夷匹夫。
这个词就是形容公孙瓒跟吕布这种人的。
看汉末,三国,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选择投降,很少有被杀的情况。
像张绣,杀了曹操长子,都能被原谅。
天下诸侯,都是非常顾及自己名声的,杀降,杀俘,被天下人嗤笑。
但唯独吕布。
可以说是好话说尽,但曹操照杀不误。
不外乎其他,只因为吕布这人的人品,是真滴差。
说回正题。
公孙瓒就那几万兵马,哪怕是易京的防御还可以,但依旧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