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白手起家,发家致富之路 > 第71章 高顺没死,真是命硬。

第71章 高顺没死,真是命硬。(1/2)

目录

李然回了一礼,笑着说道:“赵主簿不必担忧,此次我前来河东,并没有带兵马,只有亲兵而已,主要是想看看河东郡百姓的情况。”

赵主簿明显松了一口气。

说实话,干这差事,可有点危险,随时都有可能被干掉的可能。

若是李然想动兵,第一个杀的人,恐怕就会是他。

安邑本来也是一座大城,但最近几年,被白波军祸祸的够呛。

城墙也不修缮,城中百姓更是跑了大半。

现在正在重建阶段,不少被白波军劫持的百姓,被安置在安邑。

“老杨,我对河东郡了解不多,你现在也是太守了,具体情况如何?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

一说起困难,杨奉都快要流泪了。

“主公,穷啊,河东郡的百姓是真穷啊。”

“最近几年被祸祸的够呛,没粮食,没钱。”

“就连春耕都被耽误了,那些驻扎在城池的白波军是真狠,连春耕的种子都不给百姓留。”

杨奉也是白波军的一员。

但他一直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毕竟是读书人,还是有些良心的。

一直驻扎在深山中,三万兵将,还有几万百姓,跟他一起躲避在深山中。

就跟李然在平顶山有些像,自给自足。

百姓,兵将一起种植粮食,一起吃,一起住。

但是像郭太,李乐这些白波军,抢夺了城池,抢夺了府库粮仓,然后再去抢夺百姓的秋收粮食。

李然沉思了一下。

“这样吧,我让平顶山送些红薯过来。”

“这些红薯,你让百姓马上种植,还来得及,红薯对种植要求不高,晚点种植,晚点秋收就是。”

“我会让钱三的商队,再去荆州收购些大米,送过来。”

“没有粮食的百姓,你就让他们用大米加红薯,熬粥喝,扛饿。”

“红薯这玩意,吃的太多也反胃,跟其他粮食参合着一起吃吧。”

“另外,你还要组织人手,到太行山去挖草药,打猎。”

“天气转暖之后,到河里抓鱼。”

“让各个县令都行动起来,哪个县令不干事实,你直接撸掉(ahcd),不用客气。”

“河东郡有些敏感,我不会常来河东郡,全都靠你了。”

“只要是河东郡范围内的事情,不论是官职,还是其他事情,你掌控一切生杀大权。”

“要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那就送信给我,我一定会想办法给解决。”

李然一番话,杨奉已经快要激动的说不出话了。

“我替河东郡的百姓谢谢主公。”

“行了,不用谢,好好干,河东郡就交给你了。”

其实,有些话,李然没说出来。

红薯这玩意,吃个新鲜还行,但吃多了之后,真不行。

平顶山确实种了不少,但都没人吃。

喂猪,喂羊,喂牛……

平顶山作为李然的大本营,将近二十万的百姓,现在都快要被李然惯坏了。

现在都吃什么?

到荆州收购的精米,稍微糙一点,都没人要。

精小麦,差一点的,也同样没人要。

益州的水果,茶叶,丝绸,卖的多贵也有人要。

只要精品,次品连看都不看一眼。

而且还是家家户户都如此。

有句话怎么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而并州的百姓稍微次一点。

大多还都是普通百姓,还是粗布麻衣,但至少能吃饱。

现在着重需要发展的,就是洛阳的青州百姓,河东郡的百姓。

离开河东郡之后,李然又来到晋阳。

高顺,荀彧,带着府衙一众官员,在城外迎接李然。

“高顺,伤势恢复的如何了?都已经好了吧?”李然问道。

“主公放心,已经恢复了。”

高顺没死,真是命硬。

晋阳一战,二十几处伤口,差点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战后,在床上躺了两个月,一直到年后,才恢复。

“陷阵营现在情况如何?已经恢复万人的建制了?”

高顺答道:“已经恢复了,是从整个并州,我亲手挑选的精壮,各个都是虎狼之才。”

“若是下回再让我碰上公孙瓒,定要亲手斩杀他。”

“现在的晋阳,也已经不是去年的晋阳。”

“有万人的陷阵营防御,可抵达十万兵马。”

高顺跟荀彧两人也是发了狠。

特别是荀彧,最近这半年,啥事没干,专门研究晋阳的城池防御。

首先把城墙加宽,加厚。

换了四座城门不说,还建立了瓮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