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白手起家,发家致富之路 > 第47章 窝囊的韩馥,求李然出兵相助

第47章 窝囊的韩馥,求李然出兵相助(1/2)

目录

幽州人何时有过这种待遇?

自然想法设法的往并州跑。

迁徙了大约几万百姓之后,刘虞反应了过来。

直接派遣兵将,沿途设置关卡,不准幽州人再前往并州。

能拦得住幽州的百姓,但拦不住他们的心啊。

甚至说,已经有县令,底层官员,派人前来平定山,说是问问李然,能不能把幽州攻占了。

他们想在李然麾下做事,不想在刘虞麾下做事。

什么叫人心?

恐怕这就是了。

时间进入191年。

袁绍这个盟主,可谓是丢人丢到家了。

联盟了一整年时间,连一场正儿八经的仗都没打,甚至说在酸枣还起了内讧。

豫州刺史,孔仙被杀。

东郡太守,乔瑁被杀。

所谓的联盟,简直成了笑柄。

各方诸侯,已经因为自己的利益,率先开干,谁还有空去搭理董卓?

而袁绍呢?

此时正忙着挤兑韩馥,拉拢韩馥麾下大将鞠义,想要把冀州搞到手。

袁绍就是典型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在河内屯兵一年,连手都没敢动。

倒是对自家人,韩馥毫不手软。

韩馥也是讨董联盟的一员,但是在谋士的建议下,他并没有直接出兵。

说白了,韩馥这人太怂,既不想得罪袁绍,也不想得罪董卓。

没有出兵,但却一直给袁绍的几万大军供应粮草。

袁绍则是出手,拉拢韩馥麾下第一大将,鞠义。

另外一边,则是派遣使者,前往邺城,对韩馥进行劝降。

而劝降的人,荀彧的族兄荀谌等人。

荀彧跟荀攸身在李然处,而荀家的其他族人,并没有前往平顶山,而是选择另投他处。

很多士族,都已经看出,天下即将大乱。

朝廷的威信已经降至冰点,关东地区的几个州郡,全部都“八零零”不再听从朝廷命令。

幽州,冀州,兖州,徐州,豫州,并州,益州,更偏远的交州,更不用说。

现在,朝廷能控制的地区,只有司隶地区,关中地区,再加上一个凉州。

至于荆州听不听从朝廷命令,董卓几乎已经不抱有希望。

既然派遣了刘氏宗亲的刘表,董卓就没有打算让刘表听从自己的,不给自己惹乱子,董卓就已经很满意。

荀式一族,你可以说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

但,具体到实处,还是遵循个人想法而已。

并不说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应该说,不同人选择的明主也不一样。

这也就是李然下手够快,提前让荀或,荀攸两人加入麾下。

而且自身的个人魅力,也是荀或跟荀攸留下来的原因。

李然如果是啥啥都不行的二百五,荀彧,荀攸两人也压根不会留下来。

既然留下来了,就说明两人还是看好李然的前景。

但对于其他不了解李然的人来说,大多士族子弟是不会选择李然。

最重要一点,出身。

李然的出身起点,跟那些士族没法比,特别是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顶级门阀。

自身家族有实力,个人声望也够大。

一大帮士族子弟,溜溜的往袁绍那边跑。

别看李然把袁绍怼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但依旧有很多人看好袁绍。

从历史角度看,荀或,荀攸也是先投奔袁绍。

最终发现他们在袁绍麾下排不上号,也发现袁绍能力不太行,所以才会去投奔曹操。

袁绍麾下的荀谌,郭图,许攸等人,前往邺城,对韩馥进行劝说。

而韩馥这边,自然也有反对的人。

沮授等人,反对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

还有一个人,也反对,这个人就是李然的岳父,甄逸。

韩馥自从当上冀州牧之后,甄逸以及整个甄家,对韩馥大力支持。

因为韩馥这人确实不错,不论是对待甄家,还是对待百姓,有口皆碑,把冀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为人也谦和,也不喜欢大举刀兵。

这样的人,在和平年代,绝对算得上好官,但天下大乱之际,韩馥就有点玩不转了。

袁绍可不单单只是派人去劝说。

劝说,是让韩馥识趣一点,给韩馥留给面子。

若是韩馥不从,袁绍可是有着下一步动作。

袁绍本身就有着五万兵马,驻扎在河内,随时威胁邺城。

韩馥麾下大将鞠义,带领兵马反叛,就在邺城不远处,大约有三万兵马。

另外,公孙瓒在幽州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的模样,可一点没打算给韩馥面子。

三方夹击之下,韩馥只有五万兵马,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韩馥第一时间,让甄逸,前往平顶山,找李然寻求帮助。

甄逸到了平顶山之后,没直接去找李然,而是先去找自己闺女,甄姜。

“姜儿,你在平顶山过的可好?”甄逸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