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袁家布局,董卓行废立,刘协上位(2/2)
“说什么董卓误国,以我之见,这袁本初才是真正的心术不正。”
东汉堪堪二百年的历史。
到现在为止,算上刘协,已经十四位皇帝。
而且多有“八四零”少帝,很多都是十岁左右继位。
由外戚或者宦官掌权。
近二百年,东汉也过得好好的,也没有什么太大乱子。
天子年龄小,但有掌权,有能处理政务的人就行。
只要朝政不乱,跟天子年龄大小,真没太大关系。
而现在,董卓掌权,其他人若是全力辅佐董卓,共同扶持刘协,有没有可能将大汉治理好?
不少人都说董卓是奸臣。
甚至还名列历史十大奸臣之一?
说真的,董卓太他妈冤枉了。
只说一点,董卓从来就没有想过自立,从来就没想到行王莽之事。
而且,现在的董卓,也是想跟士族精诚合作,辅助少帝。
打个比方,如果说,没有袁绍,所有士族都帮着董卓,共同处理朝政,大汉会不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凉州的韩遂,还不会作乱?
董卓稍微给点甜头,韩遂立马就会借坡下驴。
只要保证了韩遂的利益,平叛凉州,算是什么难事?
特别还是同是凉州人的董卓掌权。
像青州军,白波军,黑山军等等,敢蹦挞么?
董卓手中二十万兵马,皇甫嵩手中十万兵马,只要解决凉州,全都能腾出手来,谁敢得瑟?
再说几个皇室宗亲的州牧,什么刘虞,刘焉等人,在董卓的大军面前敢得瑟么?
但,这些都是如果。
袁绍的起兵,是偶然也是必然。
因为董卓的身份,太多太多人不服他。
一个凉州出身的六郡良家子,连士族都算不上的武夫,凭什么掌控洛阳?凭什么掌控朝堂?
这个时代,文人看不起武将。
士族集团,特别是关东士族,看不起任何人。
这同样也是必然。
因为儒家学说中,讲究的就是等级,阶级。
你董卓没有到士族这个阶级。
所以,大多数的士族,就看不上你,就不服你的统治。
即便是没有袁绍从中串联,也会有其他人站出来,反对董卓,这也是必然。
从何进死的那一刻开始。
巨大的齿轮就转动了起来,不是某个人就能让他停止。
董卓不行,李然自认为也不行。
但董卓想试试,强行去掌权,现在弄得自己一身骚,被不少人唾骂。
而李然,现在美滋滋的坐在田边,看着成熟的粮食,发自内心的喜悦。
当然,李然是占了穿越者的光。
若不是因为知道历史,他可能也会上头,也会为了虚名,起兵去洛阳,跟董卓一较高下。
说回正题。
贾诩说袁绍造反,一点毛病没有。
袁绍一不是刘姓宗亲。
二没有天子授权。
名不正言不顺。
李然笑着说道:“没有天子手谕不怕,可以伪造一份么,反正也只是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一张纸而已。”
“先生,关于袁绍起兵,你怎么看?”
贾诩摇摇头,“万万不能跟着袁绍起兵,只会被他当枪用。”
“袁本初此人太过狡猾,完全就是想要利用公子,不必理会他。”
“但是,公子,这天下眼看可就要大乱了。”
“袁绍起兵之后,各个州牧,郡守,极有可能都会采取自保的策略去看戏。”
“我们也要想想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总是固守也不是办法。”
李然笑着问道:“先生是有什么想法了?”
“其他先不谈,但并州,是我们必须要拿下的目标,公子以为如何?”
李然点点头。
“不错,现在的并州,没有州牧,没有刺史,只有几个手中没有兵权的太守而已。”
“想要拿下并州并不难。”
“但不是现在,贸然出手,只会留下把柄,再等等看,最好是拿到天子的并州牧印信,才能着手处理。”
“对了,给杜儒写封信,让他提高一点警惕,小心点黑山军。”
“洛阳乱,天下乱,我怕张燕那小子,会出生点别的想法。”
“让黄忠领本部兵马,前往上党郡治所,协助杜儒进行防御。”
“并州倒是先不急,可别家门口再失火,上党郡可是我们的根基,务必不能出事。”
李然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现在正好是秋收,又恰逢洛阳大乱,张燕会没有点别的心思?
张燕手中的兵马可也不少0…
若真是进犯上党郡,打个杜儒一个措手不及,还真不好处理。
就杜儒麾下那点郡兵,压根就不够打的。
张燕确实有了动作。
但并不是对上党郡,因为张燕十分清楚,李然,是他惹不起是存在。
所以,张燕带领兵将,去了冀州的常山,抢夺了一番。
压根就不敢跟李然发生正面冲突。
李然这边顺风顺水的完成了秋收。
洛阳的董卓,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手中兵马多了,是好事也是坏事。
确实没人敢惹他,但那也是二十万张嘴啊,每天吃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全都需要董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