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扬我大汉国威(2/2)
除了荀或来回跑了几趟之外,不管是兵将,还是奴隶,都没有再回过雁门关。
甚至说,就连李然麾下的兵将,都不知道这一部分具体是去了哪里。
只知道一部分兵马去了塞外,但具体哪里,没人知道。
李然麾下的兵马,散作满天星。
满天星似得散开,特别是几千人,几千人,看守铁矿的兵马,就容易被人忽视。
李然就是在藏拙。
越低调越好。
让外界琢磨不透,宛如透明人,这就是李然想要的结果。
果然。
跟李然猜想的一样,吕布在回去之后,第一时间去见了丁原。
“义父,李文轩已经同意合作,说是开春之后,就会让商队前来”
“李文轩还挺客气,麾下有三员猛将,武力都不会太低,其中两位,跟我相差不多。”
“世间竟然还能有人跟奉先武力相当?你们是比试过?”
吕布摇头,“并没有,高手的直觉罢了。”
丁原点点头,并没有在这件事上说太多。
“现在雁门关有守将多少兵马?你觉得战力如何?”
“也就三万兵马,其中有五千骑兵。”
“我觉得战力不会太高,没看出什么特殊,只有极少数的兵将穿戴盔甲,甚至连轻甲,皮甲都不算太多。”
丁原满意的点点头。
在他看来,兵马不穿戴铠甲,那就跟普通青壮没啥区别,五千骑兵,也不算什么。
作为并州刺史的丁原,麾下兵马还是十分强悍的。
一万并州骑兵。
另外还有两万人,穿戴轻甲的兵将。
其实,跟匈奴人,鲜卑人的战斗中,丁原的损失并没有太大。
因为丁原是以保存实力为主,所有兵马都是固守城池,不跟异族野外作战。
这不单单是丁原的意思,也是何进的意思。
何进,袁隗,这两位,也算是老狐狸了。
皇甫嵩,属于典型的保皇派,只听刘宏命令,其他人,一概不理。
何进,手中的兵马,羽林军,皇宫禁军,但说实话,这些兵马,战力不强,数量也没那么多。
何进的想法是什么?
若是刘宏死了,他必须保证自己外戚的权利,手中必须要有跟皇甫嵩抗衡的兵马才行,不然的话,皇甫嵩就会成为隐患。
所以,丁原作为何进最重要的地方棋子,兵马死不起。
丁原手中的五万并州军,就是何进的秘密武器。
若是真有变故,丁原立马领兵南下,进入洛阳,这可以一举定乾坤的秘密武器。
所有,何进给丁原的命令就是,不论丢失多少地盘,无论死多少百姓,都不要管,保全实力。
而袁隗的外援,就是身在陈仓,手持五万兵马的董卓。
袁隗倒是没怎么想夺权,他的目的在于自保。
只要董卓在,他的地位,谁都动不了。
袁家自身地位在那,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再加上董卓这个外援。
不论是谁当天子,谁掌权,袁家的地位也稳得一批。
外戚,士族,纷纷布局,纷纷寻找外援。
宦官呢?
你以为宦官没有动作?
他们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宦官多次想把皇甫嵩搞下去。
从黄巾之乱刚刚结束,就开始想办法斗倒皇甫嵩。
皇甫嵩一开始的左车骑将军,冀州牧职位,被宦官搞没有了。
从去年开始,宦官就多次给刘宏谏言,皇甫嵩已经一年没有战果,应该换人上去试试。
比如说张温就很不错么。
为什么不错?
因为张温跟宦官的关系更好。
张温的三公职位,就是宦官帮忙给搞到的。
所谓的帝国三大支柱,外戚,宦官,士族。
这算支柱么?
全都是在为自己考虑。
何进为了保全实力,不让丁原主动出击。
袁隗为了保全实力,不让董卓前往并州。
宦官,想尽办法,把忠于大汉的名将皇甫嵩搞掉。
有这些人在,大汉还能有好?
一个庞大的帝国,走向败亡,不是一日之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集中在一起,那这个帝国距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这是一个刘宏能解决的问题么?
洛阳的朝堂上,有几人是真正为了大汉?
不说全部,大多数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而现在,李然反倒是成了一个变数。
何进,袁隗,宦官,三方势力,都已经注意到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