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超级大生意,换取五千匹凉州战马(2/2)
李然以为是董卓军营需要这些。
当年在冀州,李然用药粉跟李儒换了军用物资,大赚了一笔。
不过那时候的情况,是董卓马上就要出征,给李然的这些物资,随随便便就能糊弄过去。
现在可不行啊,一时半会也不会跟韩遂开战。
再加上皇甫嵩那个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主帅,一个不小心,会摊上事啊。
李儒赶忙说道:“不是我们军营,是我岳父的一个朋友,需要食盐跟粮食。”
“哦,那需要多少食盐,粮食?”李然问道。
“一千担食盐,至少五十万担粮食。”
一听这话,李然一惊。
“李先生,你不是开玩笑吧?一千担食盐?一百万担粮食?”
“你这朋友,可不是一般人啊。”
一千担食盐,一百万担粮食是什么概念?
平顶山总共十七万人,总共粮食,也就三四百万担。
一百万担粮食,足够十七万人,吃半年左右。
一千担食盐,需要甄家几个盐田,连续十几天才能搞的出来。
就连平定山上都没有这么多的存货。
这么多粮食,这么多食盐,这是普通人能要得起的?
李然对关中家族也有些了解。
要说二百年前,西汉的时候,都城在长安,那时候的关中确实富饶,有大家族。
但现在,都城在洛阳。
长安跟关中,都成~了后娘养的。
压根就没有什么大家族,也没什么豪族。
李儒笑着说道:“确实不太一般,不知道文轩你敢不-敢做这生意。”
李然不假思索,说道:“李先生,这天下就没有我不敢做的生意。”
“不管这人是谁,只要价格合适,我都敢做。”
“好,好,文轩你不愧是个干大事的人物,那就具体商谈一下价格?商谈一下交货地点?”
李然没有问,想要这批货的人,到底是谁。
但他已经猜出来了。
关中肯定没有这样的家族,这样的人物,吃得下这么大的量。
那就只有凉州了。
除了韩遂,李然想不到其他人。
但让李然没想到的是,董卓竟然跟韩遂能联系上?
是两人以前就认识?
还是董卓在此驻兵期间联系上的?
李儒既然想要帮韩遂这么大的忙,那关系肯定不简单啊。
说句不夸张的,这可是把脑袋拴在裤腰上,说丢可就丢咯。
稍微被人察觉出一点。
或者稍微透露了一点风声,那就完蛋。
而且是大家一起完蛋。
“文轩,其实你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
“让你的商队,每个月来你们送补给的时候,多带十万担粮食。”
“然后,会有人在眉县跟你们接头。”
“交易之后,其他事情一概不用理会,让你的商队,带着战马,回平顶山即可。”
“百万担粮食,分成十次,每次十万担,这样一来,也不易引人察觉。”
眉县?
李然非常想问问,交易之人,是如何从眉县把粮食运送回凉州的。
但李然还是忍住了,即便是问了,李儒大概率也不会说。
估摸着,应该是除了陈仓这条路之外,还有另外想小路能抵达凉州。
“没问题,每次十万担,不成问题。”
李然的商队,一个月,一次,或者是两次,都要到陈仓来一趟。
为了给两万大军进行补给。
其实,朝廷那边,也是给李然粮草的。
但,说实话,那质量,可忒差劲了。
连最基本的吃饱都做不到。
更别说肉食了,更是连点肉沫子都看不到。
当然,也不是光李然的军队这个条件,皇甫嵩麾下的主力军,包括董卓的军队,皆是如此。
这也是跟朝廷没啥钱,没粮食有关系。
去年的黄巾起义,今年的粮灾,让朝廷已经捉襟见肘。
能有吃的就不错了,至于好不好的,也只能这样。
皇甫嵩能忍,董卓能忍,但李然跟他麾下的军队可忍不了。
所以李然总是让平顶山每月再送来一些粮食,还有肉食,保证兵将吃饱,吃好。
就因为这是,皇甫嵩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小报告。
因为他麾下的兵将,多有抱怨。
要不是皇甫嵩军纪够严格,怕是已经有不少兵将跑李然那边去了。
一到饭点,隔着三里地,陈仓城都能闻到李然军营的肉味。
没有兵变,这已经算是皇甫嵩治军有方了。
董卓那边,虽说吃的也差。
但至少董卓每个月还会自己拿出钱财,买些肉食,犒劳一下兵将。
虽说跟李然这边没法比,但也还算凑合。
除了往李然军营送粮食。
李然的商队,在整个关中地区的生意也红红火火。
毕竟有京兆尹盖勋罩着,生意做不大都难。
所有,在眉县交易,一点问题都没有,不会有任何人怀疑。
李然笑着说道:“粮食不成问题,食盐也不成问题,送往眉县也不成问题,就是这价格么……”
“文轩,你也知道现在的行情。”
“战马,现在已经七八十万钱一匹战马,粮食,差不多是十几钱一担。”
“这方面,你比我有数,毕竟你才是专业的。”
“十万担粮食,换四百匹甲等战马。”
“一百万担,总共是四千匹战马。”
“一千担食盐,再加上一百匹,你看如何?”
李然表面淡定,但心里已经躁动不安。
为何?
其实以平顶山的财力,物力,组建一支骑兵,早就不成问题。
但一直没什么进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现在的战马,有市无价。
现在民间的战马来源,总共三个地方。
一个是并州,通过跟南匈奴交易,获得战马。
再一个是幽州,跟乌桓人交易,获得战马。
最后一个,就是凉州,羌人所养的凉州战马。
最近两年,南匈奴的战马,基本上都被朝廷统一收购,很少有战马能通过商人流落民间。
幽州的乌桓人,从去年开始。
乌桓人跟边境军直接开打,双方互有胜负。
由于战争,直接导致商路关闭,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敢去乌桓地界。
凉州,韩遂自从造反之后,直接关闭了陇关,相当于已经自治,战马更流不出来。
去年,战马的价格,还是三四十万钱,通过一些手段,还能获得一些。
但今年,除了少量黑市有战马之外,普通商人,都没有战马货源。
黑市上的战马价格,已经到了一百万钱,相当于十个金饼一匹战马。
就这价格,还没卖的,你说恶心人不。
哪怕是以平顶山的财力,也没法大规模购买。
与其难收购,质量参差不齐,还不如先等等,所以李然并没有骑兵。
而李儒,一出手就是五千匹战马。
这让李然可太心动了。
李然很淡定的喝了一口茶水,笑呵呵说道:“李先生说的价格确实公道。”
“但是,李先生也应该知道,这可是把脑袋拴在腰带上的买卖。”
“这个价格,还是不太行。”
“凑个整数,五千匹战马,如何?”
李儒也十分痛快,略微沉吟之后,直接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李然给钱三写了一封密信,让他跟典韦两人,亲自带领商队前来。
粮食,平定山就有。
食盐,不够的话,就让甄逸再送一血,务必尽快。
凉州的甲等战马啊。
李然就算是不自己用,倒卖一手,赚的钱,也是天价。
接下来五个月时间。
双方总共进行了十次交易。
李然为了不让朝廷察觉战马的存在,也是挺费劲。
各种绕路,各种隐藏,各种伪装,但结果总归是好的,五千匹战马,最终全部安全抵挡平顶山。
又三个月后,来到九月份。
来到秋收的季节。
突然,朝廷来信,刘宏亲笔手书。
让李然带领他两万兵马,回军,不必驻扎在陈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