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山寻挚友(1/2)
河阳城的傍晚总是热闹的。
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将行人影子拉得悠长。
街边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酒旗招展,茶香四溢,整座城池弥漫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山河苑二楼临窗的位置,小白托着腮,饶有兴致地看着街景。
她一身素白衣裙,银发如雪,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却无人敢多看她一眼——这女子虽美,但那双眸子偶尔闪过的一丝金芒,却让人莫名心悸。
小二躬身将一盆清炖寐鱼轻放在檀木桌上,鱼汤泛着金黄的油花,热气蒸腾间带着淡淡的姜香。
“客官,您的菜齐了,请您慢用。”
小白眼前一亮。
只见那鱼身修长,前圆后窄,暗褐色的鱼皮上点缀着翠绿的葱花,两对鱼须随着蒸汽微微颤动。
最诱人的是那雪白的鱼肉,在琥珀色的汤汁中若隐若现。
“唔——”她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鱼肉,贝齿轻启,舌尖一抿,那细嫩的鱼肉竟似活物般在口中化开,一股浓郁鲜甜的滋味瞬间爆炸开来,充盈齿颊。“鲜,香,滑,嫩!真真是人间至味!”她满足地喟叹,眼睛弯成了月牙儿,“这鱼肉质紧致细嫩却不松散,汤汁醇厚饱满又不掩鲜美,难得好手艺。”
“这鱼肉质细嫩却不松散,汤汁醇厚又不腻口,当真难得。”
张小凡也夹了一筷,细细品味:“这鱼先用小葱头爆香,姜片去腥,炖时加了胡椒、五香,最后以糖提鲜。
关键是活鱼现杀,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说着又尝了口鱼汤,“比上次来吃时,火候更精进了。”
一旁的小二听得目瞪口呆:“客官真是行家!不瞒您说,我们王大厨做这清炖寐鱼正好二十个年头,手艺比从前更老道了。”
小白舀了勺鱼汤,好奇道:“我记得寐鱼是南方诸钩山的特产,离此千里之遥,如何能运来活鱼?”
张小凡给自己斟了杯竹叶青,酒液在杯中泛着淡淡的碧色:“百年前这鱼确实只有诸钩山才有。
后来青云门道玄真人路过那里,特意将鱼苗带回,放养在青云山洪川之中。”
他抿了口酒,“如今不但成活,还繁衍兴盛。我们这才能一饱口福。”
“客官连这典故都知道?”小二惊叹道,“您莫不是青云山上的仙师?”
“几年前来过,听人说起过。”张小凡淡淡一笑。
“那您记性可真好!”小二连连称奇,又添了壶热酒才退下。
酒过三巡,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河阳城的夜市渐渐热闹起来,叫卖声、嬉笑声透过雕花窗棂传来,衬得雅间里越发清幽。
小白放下竹筷,满足地叹了口气:“这顿吃得痛快。不过...”
她斜睨着张小凡,“你大老远跑来河阳城,该不会就为吃条鱼吧?”
张小凡望向窗外。
天色昏暗,青云山脉的轮廓若隐若现,七座峰峦如同巨人般矗立在远方。
他轻声道:“暂时不想与青云门接触,但有位伙伴,需要接出来。”
“伙伴?“小白挑眉,忽然会意,“是那只三眼灵猴?”
张小凡点头:“小灰还在大竹峰。“
小白伸了个懒腰,衣襟微敞露出精致的锁骨:“你心里有数就好。青云门卧虎藏龙,虽说你是从那出来的...”她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可别阴沟里翻了船。”
两人结账下楼,融入熙攘的街市。
夜市上灯笼高挂,各色摊贩沿街排开。
卖糖人的老者手法娴熟,转眼就捏出个活灵活现的猴子;胭脂摊前,少女们掩嘴轻笑,不时偷瞄俊朗的黑衣男子;更远处,说书人正讲到精彩处,引来阵阵喝彩。
小白在一个面具摊前驻足,拿起个狐脸面具把玩:“说起来,你那猴子怎么留在青云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