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华娱之我是一名历史片导演 > 第115章 低情商的程胜

第115章 低情商的程胜(2/2)

目录

可真实历史上,可不全是这样。

最早的先秦时期,那时候的君臣关系跟后来不太一样。

夏商周那会儿,天子更像是部落联盟的老大,跟大臣们说白了都是“合伙人”。

就说商朝吧,商王和大臣说话,好多时候都是坐着聊,那会儿的“坐”其实跟咱们现在的跪差不多,就是膝盖着地,屁股坐在脚后跟上,但可不是跪着磕头那种。

比如《史记》里写商汤见伊尹,俩人是平等坐着商量事儿,伊尹还敢直接跟商汤说治国的大道理,哪儿有后来那种森严的等级感。

到了周朝,虽说有了周礼,规定了“拜”的礼节,但也就是弯腰作揖,顶多单膝跪地,跟现在电视剧里那种“扑通”全跪下差远了。

等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搞起了中央集权,皇权开始变大了,可大臣上朝也没全跪着。

其实是分等级。

像丞相、太尉这些大官,可能有座位,小官就得站着。秦始皇那会儿,李斯当丞相,上朝的时候估计还是能坐着说话的。

不过秦朝法律严,要是大臣在朝堂上举止不当,那可是要受罚的,但还没到必须全体下跪的地步。

到了汉朝就有点变化了。

有个叫叔孙通的儒生,制定了上朝礼仪,大臣们上朝得按等级排列,见到皇帝要行“拜礼”,也就是弯腰作揖,然后分坐站立。

比如汉武帝时期,主父偃给汉武帝出主意,俩人坐着聊了好久,主父偃还能坐着跟皇帝怼来怼去,说明大臣还没到完全下跪的份上。

程胜这部电影作为正剧,肯定要尊重历史,不会和现在的影视剧一样,三跪九叩,直呼‘万岁万万岁’什么的。

至于为什么现在影视剧里上朝都要跪拜和直呼万岁呢?

第一点主要还是清宫剧太多了。

第二点,还是受到了明朝历史的影响,都以为大臣上朝都要对皇帝行跪拜礼,然后喊皇帝。

这一点,朱元璋要负主要责任。

唐朝的时候,上朝礼仪更加随意。

唐太宗李世民那会儿,特别喜欢跟大臣们讨论事儿,魏征敢当面怼他,他还得忍着。上朝的时候,五品以上的官员是有座位的,六品以下才站着。

而且唐朝的“拜”更多是作揖,只有在重大场合,比如元旦、冬至大朝会,才会行“再拜”之礼,也就是拜两次,膝盖可能沾地,但很快就起来,不像后来一跪半天。

到了宋朝,上朝礼仪开始有了明显变化。

宋太祖赵匡胤当年陈桥兵变,自己当了皇帝,心里总怕大臣们学他,所以想方设法削弱大臣权力。

有一回上朝,范质等大臣正坐着说话呢,赵匡胤说自己眼睛花,让他们把奏折拿过来,等大臣们站起来递完奏折,回头一看,座位没了!原来赵匡胤悄悄让人把大臣的座位撤了,从此大臣上朝就只能站着了。

不过这时候还只是站着,还没到跪下的地步。

到了明朝,朱元璋可把上朝礼仪规矩定死了。朱元璋出身低微,特别在意皇权的威严,他规定平时上朝是“一跪三叩”,也就是跪下磕三个头,然后站起来议事。

但遇到大朝会,比如元旦、冬至、皇帝登基,那就得“三跪九叩”,也就是跪三次,每次磕三个头,总共九次。

清朝就更厉害了,把下跪礼仪发展到了顶峰。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本来就有下跪的习俗,加上皇权高度集中,大臣们见皇帝,那是动不动就跪下。

平时上朝,大臣们得先“跪安”,也就是单膝跪地,问皇帝“您吉祥”,然后有事启奏就得跪下,说完话还得等皇帝说“起来吧”才能起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