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囚车论势定君臣,帝王持节纳良韩(2/2)
对于这样的大才,如果杀了确实是可惜。
原本时空线上,张良家族可以说‘五世相韩’,等到韩国被秦所灭,他散尽家财立志复仇。
在博浪沙中刺秦,失败后直到秦末起义爆发,他一开始曾短暂辅佐韩王成,恢复韩国。
但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在复国无望之后,张良才彻底投向刘邦。
黄石公传授其《太公兵法》,他精通兵法谋略,但常人很难理解张良的一些举措。
唯独刘邦能够快速领悟其策略并且采纳,也因此张良认定刘邦是能够成就大业的明主。
若非如此,张良也不会矢志助刘了。
就是不知道,天幕的自己会以何种形式,来让张良臣服。
…
天幕的画面,很快开始推进。
聚焦于那辆前往咸阳的囚车上,不过囚车中还多了一个人,那就是韩信。
“足下便是昔日在楚营当中,言‘霸王有勇无谋,必失天下’的韩信?”
张良惊奇的看着身边这个虽然衣衫褴褛,但却依旧眼神锐利的年轻人,主动开口。
他想不到二人会以如此巧妙的缘分,再次的相遇了。
说来韩信也比较倒霉,他是打算投刘邦的路上,被当作流窜的散兵游勇,一同被秦军“顺手”抓获。
而李信听闻韩信的名字,就直接把他关押放在了和张良一起的囚车上。
“在下不过败军之将,倒是阁下计谋百出,缘何成为了这阶下之囚?”
韩信瞥了一眼,认出了这名大名鼎鼎的谋士,好奇的开口问道。
“良之败,非计之不密,乃势不逮。”
张良没有动怒,反而叹息了一声,“秦帝坐拥关中,秦国更是国力雄厚,又以均田之法,得人心助力,此乃堂堂大势,非人力能够扭转的。”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韩信:“我观足下,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屈身于楚,又欲投奔沛公这等草莽之辈?”
“哼,”韩信眼中闪过一丝不甘,“良禽择木而栖。信以为沛公有容人之量,不想……其势已衰。”
“那秦帝呢?”张良缓缓问道,“你以为,他,是何等样人?”
韩信沉默了。
许久,他才吐出几个字:
“深不可测……或为……千古一遇之主。”
二人交谈的画面淡去。
不久之后,画面定格在咸阳宫。
昭武帝亲自走下御阶,为张良和韩信解开镣铐,以国士之礼相待。
张良就不用说了,他原本预料过自己和秦帝的会面会是如何,但是却没有想到,这秦帝却如此平易近人,礼贤下士。
而韩信先后事楚,又欲要事刘邦,却不曾想被秦军抓捕。
本以为自己此生无望实现大志向,但秦帝的这番做派,却不免让韩信受宠若惊。
他不明白秦帝缘何如此了解自己,更不明白自己比起张良来说,名声不显,又缘何让李信等人抓住自己,送来咸阳?
茫然不解的韩信,并没有立刻得到答案。
相比之下,张良就表现的平静多了,似乎一点也不期待和昭武帝的见面。
这也是自然的,韩国因为秦人而灭,张良又怎么可能对秦帝有好脸色。
他毕生矢志就是复韩灭秦,能够应李信邀请入秦,无非就是想见见这位力挽狂澜,拯救大秦的人物是何模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