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2)
“周厉王残暴不仁,最后被国人冲进王宫,赶了出去。”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直视著龙椅上那个陷入巨大震撼的父亲。
“‘弱民’之道,已经不符合大秦。”
“这天下,归根结底是万万黔首的天下。”
“或许上古和今天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没有我们数百万的老秦人,不畏生死,浴血奋战,父皇您又怎么可能成为天下的王,怎么可能建立这不世功业?”
“如果失去了这数百万老秦人的心,黔首,一样会反抗!”
“王侯将相,宁真有种乎?”
变法!
从天幕出现的那一刻起,这个庞大的帝国,就真的到了不变不行的时候了!
罕见的嬴政没有出声,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是盯着赢辰。
眼中翻涌着震惊、愤怒,怀疑,以及一丝他自己都未察觉到的…动摇。
脑海中,不受控制的闪过了一幕幕的画面。
年少时在赵国为质,见证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庶民疾苦。
统一战争中,那些‘闻战而喜’,为了爵位而奋不顾身的老秦人……
“商君之法,真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了?”
这个念头如同魔鬼一般滋生,让他感觉到心乱如麻。
这时候,一个嘶哑的声音,打破了平静。
“一派胡言!”
被铁拷束缚着的李斯,挣扎地跪在地上,用尽全身力气吼道:“陛下不可听六公子妄言,若无严刑峻法,六国遗民如何慑服?”
“今日对黔首稍露宽仁,明日便是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陛下,弱民、疲民、辱民,方能使民畏法,国祚永固,此乃商君之法精髓,万万不可动摇啊。”
法家之道。
可是帝国的根本,怎么能够因为黄口小儿的三言两语就动摇呢?
赢辰却是摇了摇头,他转向李斯,眼中带着一丝怜悯。
“廷尉,理论已无须多言。我们来看一组数。”
他转向嬴政,朗声道:“天幕曾言,长城、灵渠为千秋之业。”
“但父皇,您可知修建灵渠,民夫死伤几何?十万民夫,三成埋骨他乡!若长城亦是如此,那又是数十万性命!”
“儿臣并非要全盘否定法度,而是认为,治国之道,当有所变革。”
他向前一步,铿锵有力地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儿臣以为,可暂缓阿房宫等非急要之工程,分批征调民夫,使民力得以喘息。”
“对于六国故地,可保留其部分旧俗,分而治之,以换取地方安稳。这便是仁德为表,法度为骨,道家无为而治之术为用!”
“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是法,调料是德,食材是民,缺一不可!”
沉默的嬴政,随即抬头来,对上了赢辰的目光。
“够了!”
他沒有再看贏辰,转身走向殿外,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話。
“此事,容后再议。”
正如赢辰所言,治大国如同烹小鲜,大秦帝国在商君之法构筑的战车上延续太久。
祖龙这个掌舵人,要想让帝国转向,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庞大帝国的治理,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