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神都密信(1/2)
林如海的话音落下,整个乾清宫一片死寂。
众人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这法子闻所未闻,竟是将一个未来可期的聚宝盆提前折现,不动摇根本,不盘剥百姓,就能换来十万大军急需的巨款。
震惊过后,便是如释重负的复杂思绪在涌动。
能解西海之危,保疆土不失,谁人不愿,当然,除了萧钦言。
同时,一股更深的佩服与惊异投向了御座上的隆化帝和下方侃侃而谈的林如海。
此等深谋远虑与奇思妙策,实非寻常。
然而,在这片复杂的寂静中,有一个人,却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灵魂。
萧钦言依旧站在冰冷的金砖上,头颅深深垂下,旁人已看不见他的表情。
那身代表着文臣顶峰的紫袍,此刻仿佛有千钧之重,压得他无法呼吸,无法动弹。
萧钦言的胸膛里,翻腾的不是朝臣们的震撼与佩服,而是足以焚毁理智的岩浆。
他算尽了太上皇系勋贵的绝路,算尽了隆化帝的惶恐无措,算尽了林如海在北征事上难以逾越的死局。
他用一场西海烽火,自信能将所有对手烧成灰烬!
他萧钦言,才是那个真正运筹帷幄、掌控乾坤的执棋者!
可偏偏,就是一个被他忽略的苏慕白,在那北地苦寒之处,竟不声不响地搞出个什么织造坊。
这种商贾之流、不值一提的勾当,短短数月,便滚出了六十多万两的真金白银。
成了林如海手中那柄破开万重铁闸的金钥匙!
他更没想到,林如海竟有如此胆魄与手段,将此还未长大的“金山”直接抵押,变出五百万两救命的军费。
苏慕白的织造坊…林如海的抵押…这两个名字如同淬毒的楔子,深深钉入他的心头。
他万算万算,算尽朝堂倾轧,算尽人性贪婪,甚至算尽四王的自保之心,却独独漏算了那个远在边陲之地、埋头于“低贱商贾之道”的苏慕白。
更没想到苏慕白看似远离权力旋涡的举动,竟能如蝴蝶振翅般,在此刻的神都朝堂之上,掀起一场将他所有布局绞得粉碎的滔天巨浪。
一股腥甜之气猛地涌上喉头,被萧钦言死死咬住牙关咽了下去。
眼前阵阵发黑,殿内辉煌的灯火、同僚低低的议论、甚至御座上那道漠然的目光,都变得模糊而扭曲。
此时萧钦言感觉自己像个彻头彻尾的、巨大的笑话。
自诩精明一世,却在一对翁婿看似无心的落子之间,输得一败涂地。
这份挫败带来的羞愤和蚀骨的恨意,让他痛不欲生。
隆化帝锐利的目光扫过下方,将群臣百态尽收眼底,自然也看到了站在阶前、紫袍下似在微微战栗的首辅。
隆化帝心中无波,只有一种险境得脱的沉静与帝王意志得以贯彻的冰冷。
“诸卿既已明了,便当同心戮力,各司其职。”
“户部即刻会同票号行会,厘清章程,督办款项筹措,限期十日;兵部速拟西海增援方略及朔方军出塞细目;工部、吏部、刑部、礼部依律配合,不得有误!”
定下基调后,他也不再给萧钦言或其他人开口质疑的机会,肃然下令。
“即刻拟旨,颁示天下。”
“西海番邦背信弃义,悍然犯境,大乾兴兵讨伐,必灭其凶顽。”
“突厥残暴,屡为边患,朔方军即日出塞,犁庭扫穴,荡清妖氛。”
“两路大军,皆为王师,天威所至,必获全胜!”
“臣…遵旨。”
“臣遵旨……”
片刻的犹豫后,朝臣们纷纷躬身领命。大势已定,陛下的决心与林如海提供的可行方案,如同一剂强心针,冲散了之前的恐慌。
朝议在一种混杂着震惊、余悸与新燃起希望的氛围中散去。
大臣们鱼贯而出,低声议论着这匪夷所思的抵押之策和两线开战的巨大挑战。
宫门外,铅云低垂,寒风猎猎,象征着即将到来的战争风暴。
萧钦言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两名侍从上前想要搀扶,被他挥袖挡开。
他挣扎着,极其缓慢地站起身。
双腿因久跪而麻木刺痛,每一步都像踩在针毡上。
萧钦言挺直腰背,那张苍白得如同金纸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唯有一双眼睛,深不见底,里面翻涌着无法言喻的复杂情绪——滔天的恨意被强压在冰层之下,挫败的深渊几乎将他吞噬,仅剩的,是一种近乎疯狂的计算光泽在挣扎闪烁。
萧钦言没有看任何人,踉跄着走出了乾清宫辉煌却沉重的大门。
宫阙的阴影落在他身上,拉长了一道无比孤绝的背影,消失在被寒风吹得凌乱的宫道尽头。
林如海站在高阶之上,目送萧钦言那萧索而隐忍暴怒的背影消失在宫墙拐角,深邃的眼眸中波澜不惊,只余下一片沉静的幽潭。
他知道,萧钦言不会善罢甘休,但那滔天巨浪下的礁石,已然稳稳矗立。
萧钦言转过身,望向北方阴沉的天空,那里,才是决定帝国命运的战场。
风,更紧了。
北地三月的风,依旧裹挟着残冬的凛冽,吹过幽州城高耸的黄土城墙,卷起细微的尘沙,呜呜咽咽地掠过府衙空阔的庭院。
幽州府衙内,弥漫着一股紧张气息。
空气似乎凝滞而沉重,偶有文吏抱着卷宗快步穿行于回廊之间,步履轻疾,脸上俱是严肃沉凝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