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亮相电影节(2/2)
大家针对于影片里面的拍摄手法、情节设置、演员演技、场景布置、影片细节等都做了热烈的讨论。
影评人哈迪利评论:影片用非常精湛的剪辑技术为大家呈现了阿尔兹海默症病人的精神世界,剧中演员精湛的演技,和导演天马行空的拍摄手法,令人赞叹。
导演兼编剧麦克李评论:影片的叙事逻辑非常奇妙,故事本身的戏剧张力很强。
包括谢尔盖、夏维尔、查理斯等在内的电影人也都给出了相对不错的评论。
因为影片不是开幕式电影,方阳并没有参加开幕式。
所以大家都非常好奇,这样一部影片到底是谁创作出来的呢?
有些参加过欧洲三大电影节导演,听说过FANGYANG的名字,知道他是双料最佳编剧。
但大部分都都不认识FANGYAGN。
直到10月10日,23岁的方阳,带着剧组众人的亮相闭幕式红毯的时候。
众人这才惊讶的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的导演竟然如此年轻。
同时众人也都惊讶于,什么时候东方也有这么优秀的文艺片了?他们不是连饭都吃不饱嘛?怎么有空研究起文艺了?
也有一部分人表示反感。刚开始对电影的好感,因为影片的导演是年轻的华夏人而消失殆尽。
在红毯上,甚至有媒体直接开炮,质疑方阳这么年轻拍不出这么好的电影。
也有媒体故意贬低,说影片本身不过就是一些毫无逻辑的碎片拼接,并没有什么艺术含量。
纽约电影节本身不评奖,只进行交流。
所以时好时坏其实最终也没个结果。
闭幕式上最受关注的影片不是方阳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而是facebook外传--社交网络。
这部写扎克伯格的影片,因为很符合当下的时代和地域色彩,受到了最多的关注。
影片在电影节上首映以后,马上就在北美的各大地区上映了。
文艺片不同于商业片,肯定没那么高的票房,这点在国外也是一样的。
虽然有院线的保底排片,但是影片的票房依旧不乐观。
首日票房仅有不到100万美刀,这连方阳宣传的零头都不够。
影片邀请了不少专业的影评人来评价,虽然现在自媒体还不发达,但是影评人还是不少的。
随着影片的上映,关于影片的评论也慢慢被发了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原来有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电影上映了。
所以总体的票房成绩算是在稳步增长中,但是增长的幅度并不明显。
不过还好有纽约电影节的铺垫,影片的整体质量大家还是认可的,只不过观影的受众比较小而已。
而随着国外的上映,消息也传回了国内。
这也算是方阳一个不大不小的宣传点。
毕竟国内的文艺片,能登录北美电影节的非常少,在国外上映的那就更少了,除非你拿过奖,才可能被引进回去。
而方阳之所以没拿着影片参加欧洲三大,花费了超多的资金引导舆论包括游说好莱坞,就是为了拿奥斯卡。
今年是兔子和鹰酱双方交流最为紧密的一年,买了超多的国债,各方面都开始放宽,今年不拿的话,以后想拿更困难,如果川宝上台了,那更是想都别想。
对于今年的奥斯卡,方阳是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