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雷公寻槌(1/2)
上古时候,天上有个专管打雷的神仙,人称雷公。这雷公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看上去凶神恶煞,其实性情颇为耿直。他别无他好,唯独痴迷击鼓之道,那天上雷声轰隆,不是别的,正是他在敲击一面硕大无比的天鼓。
雷公虽然技艺高超,却有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缺陷——耳背。这毛病说来蹊跷,因他终日与雷鸣为伴,久而久之,耳朵就不太灵光了。他自己不觉得,反倒常埋怨旁人说话如同蚊呐。
这一日,天宫举办盛宴,诸神欢聚。雷公多饮了几杯琼浆,击鼓助兴时愈发卖力,直震得凌霄宝殿簌簌发抖。王母娘娘皱了几次眉,他全然不见;玉帝咳嗽示意,他充耳不闻。最后还是太白金星凑到他耳边大喊:“别敲了!再敲凌霄殿要塌了!”雷公这才讪讪停手。
宴席散去,雷公醉醺醺回到府邸,倒头便睡。他有两根心爱的鼓槌,一名“震岳”,一名“惊霄”,是取东海扶桑神木的枝干,经太上老君炉火淬炼而成,通体紫金流光,轻重得宜。平日他对这两根鼓槌爱若性命,这日醉酒,却随意搁在案上便睡了。
恰逢一只九头鸟从窗外飞过。这九头鸟乃罕见妖物,九双眼睛十八只眼珠,最喜偷窃稀奇宝贝。它见雷公酣睡,鼓槌无人看管,便悄无声息地溜进来,叼起一根鼓槌便飞走了。
翌日清晨,雷公头痛欲裂地醒来,正要取鼓槌练习,却惊见只剩“震岳”,“惊霄”不翼而飞!他这一急非同小可,翻遍整个府邸也不见踪影,问遍天上仙友也无消息。
没了鼓槌,天鼓却不能不敲。雷公只得抡起拳头捶打。可他耳背得厉害,听不清鼓声节奏,手下没了轻重,一会儿捶得震天响,一会儿又轻若蚊蝇。更糟的是,单凭拳头击鼓,无法精准控制方位,本该降雨的地方旱得冒烟,不需雨水之处却洪水滔天。
人间顿时乱了套。该下雨时不下,禾苗枯焦;不需雨时偏偏雷雨交加,冲毁田舍。百姓焚香祷告,玉帝得知原委,将雷公叫去狠狠训斥一顿,命他七日内必寻回鼓槌,否则严惩不贷。
再说人间某地有个牧童,名叫阿聪,年方十四。他自小父母双亡,替财主放牛为生。别看阿聪年纪小,却有个奇特本领——能听懂鸟语。这日他正在山坡放牛,忽见一群鸟雀惊慌飞过,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一只麻雀道:“可怕可怕!刚才我看见一只九头怪鸟叼着根闪亮棍子飞过去了!”
喜鹊接话:“我也见了!那怪鸟往西山黑洞飞去了,吓得我差点从树上掉下来!”
阿聪心下好奇,又见连日天象异常,庄稼都快旱死了,总觉得事有蹊跷。傍晚回村,他将鸟雀的话说与村中老人听。老人们面面相觑,一位白发老翁拄杖道:“孩儿啊,老人传言西山确有妖洞,但从无人敢去。你年纪小,莫要冒险。”
是夜,阿聪辗转难眠。忽听窗外雷声隐隐,却不见半滴雨水。他心一横,暗道:若是妖物作祟,我既知道了,怎能坐视不管?翌日天未亮,他偷偷备好柴刀、绳索和干粮,直奔西山而去。
西山险峻,林深苔滑。阿聪跋涉整日,至黄昏时,果然在半山腰发现一个隐蔽山洞。洞口怪石嶙峋,阴风阵阵。他正犹豫是否进去,忽听洞内传来古怪声响,似鸟鸣又似人语。
阿聪屏息静听,竟听懂那话:“嘻嘻,好宝贝!偷来这么多天,那傻雷公还没找来!”
另一个声音道:“怕什么?雷公耳背,找一百年也找不到这里!”
阿聪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妖鸟偷了雷公的鼓槌!他悄悄探头望去,只见洞内一只硕大无比的怪鸟,生着九个头,中间那个头正叼着一根紫光闪闪的棍子玩耍。
阿聪自知不是妖鸟对手,灵机一动,想起腰间别着的牛角号——这是平日放牛召唤牛群用的。他退到远处,鼓起腮帮吹响号角。
“呜——呜——呜——”
号角声在山谷回荡,俨然如同什么猛兽咆哮。九头鸟吓了一大跳,十八只眼睛齐齐转向洞外,警惕地张望。阿聪趁机溜到山洞另一侧,学起老虎叫声。他在山中放牛日久,学虎啸狼嚎惟妙惟肖。
九头鸟越发不安,九个脑袋争论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