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药香初绽(2/2)
\"好吃!\"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惊呼,\"比奶茶健康多了!\"
其他同学也纷纷称赞。看着这群年轻人津津有味地吃着药膳,我突然意识到,或许应该开发一些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配方。
下午三点,店里终于安静下来。我们刚准备休息,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出现了——刘教授,身后还跟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
\"程师傅,打扰了。\"刘教授介绍道,\"这位是成都大酒店的餐饮总监,王总。\"
王总递上名片,开门见山地说:\"程师傅,听说您的药膳很有特色,我们酒店想与您合作,推出高端药膳套餐。\"
我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机会。林素机灵地端上茶,让我有时间消化这个信息。
\"具体怎么合作?\"我问。
\"由您提供配方和技术指导,我们负责生产和销售。\"王总侃侃而谈,\"利润分成可以谈,三七或者四六都行。\"
刘教授补充道:\"这是个好机会,能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药膳。\"
我沉思片刻,缓缓摇头:\"抱歉,恐怕不行。\"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林素。\"为什么?\"王总不解地问。
\"药膳讲究现做现吃,因人施膳。\"我解释道,\"批量生产、提前做好,药性会大打折扣。\"
\"可以改良工艺嘛。\"王总不以为然,\"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保鲜不是问题。\"
我依然摇头:\"那就不是真正的药膳了。\"
王总皱起眉头:\"程师傅,您要知道,我们酒店客流量大,宣传效果好。错过了这个机会...\"
\"谢谢您的好意。\"我坚定地说,\"但我坚持传统做法。\"
王总摇摇头,悻悻地走了。刘教授留了下来,歉意地说:\"程师傅,我本想帮您扩大影响力...\"
\"我明白。\"我给她添了杯茶,\"但药膳不是普通商品,不能为了规模牺牲本质。\"
刘教授若有所思:\"您说得对。是我太着急了,总想着快速推广。\"
\"推广可以慢慢来,\"我笑着说,\"但根基不能动摇。\"
傍晚时分,店里突然来了一群街坊邻居,都是听张老先生介绍来的。\"老张说您的四神汤能治失眠,我老伴多年睡不好,特地来讨一碗。\"一位老太太说。
\"我孙子挑食不长肉,听说您的健脾糕有效?\"另一位阿姨问。
一时间,小店挤满了人。我和林素忙得脚不沾地,程明也帮着招呼客人、端茶倒水。虽然累,但心里无比充实。
\"程师傅,这汤真神了!\"一位大叔喝完秋燥汤,惊喜地说,\"我嗓子干痒好几天了,这一碗下去,舒服多了!\"
\"我的茯苓糕呢?\"一个小女孩扯着妈妈的衣角问,\"爷爷说特别好吃!\"
看着顾客们满意的笑脸,我忽然明白了师父当年的教诲——药膳之道,不在名利,而在那一瞬间,病痛缓解时的会心一笑。
晚上九点,送走最后一位客人,我们一家三口瘫坐在椅子上,累得说不出话来。林素数了数今天的收入,惊讶地说:\"比预想的多多了!\"
程明翻看着顾客留下的联系方式:\"爸,好多人都说要带朋友来呢!\"
我揉着酸痛的肩膀,心里却无比满足。虽然拒绝了酒店的\"大机会\",但这一天的收获远超出预期——真正的认可,来自每一个被药膳温暖的身心。
收拾店面时,我发现门口放着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套精致的药膳餐具,还有张纸条:\"赠程师傅,以表敬意。——张\"。
\"是张老先生送的。\"林素抚摸着光滑的瓷碗,\"真漂亮。\"
我小心地收好餐具,心里记下了这份情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们已经开始扎根了。
临睡前,我在《青城药膳录》上记下今天的感悟:\"药膳如人,贵在真诚。不因利大而改其性,不因客少而减其质。今日得识诸多知音,方知人间自有真味在。\"
窗外,成都的夜色温柔。明天,药香将继续在这条小巷里飘荡,或许会吸引更多的有缘人。而我要做的,就是守住本心,将每一味药膳都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