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 第258章 怎么能不让我回府!

第258章 怎么能不让我回府!(2/2)

目录

那样重要的位置就得宁缺毋滥。

接下来,不少官员都被革职,犯下大错的更是一家下狱。

也有人喊冤。

刘徽不出手则已,一出手证据早准备好了,只等刘彻点头捉人。

虽然有证据,刘徽本着多审审,多问问人的原则,没准能够多套出些话。

人交给铁雄,铁雄是问出不少事,问出来也是上报,牵扯的人有些多。

刘徽无所谓,刘彻那儿就更无所谓了。

长安响起一片哭声不止,不少高官被下狱,而且随刑部一审,查出来的人更多。

换成别人一准害怕,到刘徽手里她不怕。

贪官污吏杀不尽?

遇上一个杀一个,相信她,早晚有杀干净的一天。

为此,朝廷上有人开始求起情,暗指刘徽在借机排除异己。

控诉刘徽听见了,非常友好的询问,她排除的是哪个异己?六部的官员虽说近些年有不少增补,可是她提拔上来的有多少?被她亲自下令关起来的人又有多少?

一向正直的刘徽不怕谁说她闲话,她不是那让人拿捏住把柄的人。

刘徽态度坚定,而且保证证据确凿。不服的人是想让大汉律法不存?

大汉的律法从来不是摆设,刘徽提醒所有人。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暂时没有的,将来吧,也得把这句话定为规矩,免得一个个当皇帝的人都以为自己无法无天,不用受到任何的约束。

刘彻啊,是不会想听到这样一句话的。

他可以给人下框,但他不会给自己设框!

一直刘徽都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也从未考虑试图去改变刘彻。

年少时刘徽不曾,如今面对垂垂老矣,既是容不得人,同样也在心底里不希望别人约束他的刘彻,更不可能试图去做这样的事。

有一点刘彻从始至终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对大汉的控制。

刘彻要控制所有人,那包括世族们。

因此刘徽就要借刘彻的手解决世族们。刘彻多年的威严让世族畏惧不敢反抗,此时是最好对付世族的机会。

打一波拉一波,多年来一直如此,以后也会一直如此。

一批一批的官员被杀,一批一批的新人被提拔上来。

所有人都以为刘徽会提拔出身于庶士的人,但刘徽从来不管出身,只看人的才能和本事。

因为吏部换的人多,破格提拔上来的都有一个代字。

既是代,能不能转正就得看他们各自的能力。一个月第一回考核,三个月后一个考核,半年后一个考核,一时间刘徽对人给出了相对于各部更严厉的考核,而在其中有一个人是刘徽无法忽视的人-崔询。

当年刘徽在见到崔询时就说过此人非同寻常。

随她一道往河西去,崔询善谋善断,治下有方,政绩斐然,一步一步他被调回中央,之前曾在吏部任职,只不过官位不高。

刘徽要查人时,自是发现他的存在。

提用上来,刘徽得说,此人可用。

因而,刘徽将吏部尚书人选好几个都列上,而崔询在首位。

“崔询的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刘彻不太确定的询问。

刘徽道:“阿适和他曾订过亲。”

刘彻一顿,终于想起这回事了。

没错没错。他都快忘记了,刘适曾订过亲,后来退了。因为亲事刘适还挨了刘徽和霍去病各一顿打。食邑还被夺了。

刘徽将崔询多年的履历给刘彻拿出来,刘彻翻开一看,随之挑挑眉头道:“不错。但吏部尚书朕打算让孙胄来出任。你认为如何?”

刘徽一愣,怕是如何也想不到刘彻会让一个才到身边不久的人成为吏部尚书。

可刘彻都说打算让孙胄出任,便证明他心里早下了决定,那不是在跟刘徽商量。

“听父皇的。”刘徽无意和刘彻争执,吏部的位置,管的是天下的官员,非同小可。

刘徽举荐的人在刘彻看来是好是坏,刘徽不敢保证。

孙胄就算在刘彻身边的时间短,刘徽对其也算有一定的认识,一手字写得不错。

况且到了吏部嘛,刘徽道:“父皇虽信任孙胄,当一视同仁到代,倘若他当真本事了得,能够管好吏部的事,不妨再正式任命,更能让人信服。”

此言不虚,刘徽之前对所有人都如此,到孙胄头上,人是刘徽举荐给刘彻的,而且看起来很有可能还会针对刘徽,可刘徽从来不在意。

站在大局上,刘徽给出建议。

刘彻颔首道:“可。既然崔询能让你赞许有加,便让他代侍郎一职。”

“诺。”刘徽没有意见,提议作为吏部尚书的人选,又不是都能成为吏部尚书。

刘徽提了四个人呢。

刘徽把正事办完,又道:“秋收将至,我和表哥出去看看。”

今年的成果得去亲眼看上一眼,以确定到底行不行得通。

“把阿允留下,你们想去哪儿去哪儿。”刘彻那分明是生怕刘允让刘徽和霍去病带走的态度也是没有谁了。

刘徽幽幽的道:“没打算带阿允。”

当然了,这个事让刘允知道,刘允满脸的不乐意,刘徽非常干脆的道:“你想一起去便找你祖祖说去。不是我们不带你,是你祖祖眼下心尖上的人是你,不再是我们。我们去哪儿他不管,但不许把你带上。”

话是刘彻说的,可以免去刘徽对刘允的解释。

虽然刘徽和霍去病出门不带她的事不是第一回,架不住之前刘允还不太懂事,嘴皮不算太利落,不会吵架。

现在不同。刘允很会说话的。脑子转得也快,不好糊弄了。

“祖祖真是帮了娘亲和爹爹大忙,不用考虑用什么理由才能把我名正言顺的留下,我还不能有意见。”刘允幽幽的补上话,引得一旁伺候的人都不由掩口而笑。

刘允的语气太过幽怨。

刘徽清咳一声道:“你去找你祖祖提,他同意我们一定带你去,不嫌弃你。”

听听刘徽的话,嫌弃她!

嫌弃她什么?

嫌弃她夹在他们两个中间呗!

刘允双手抱胸,哼哼唧唧的。突然察觉一道强势的目光扫过,刘允寻着视线看去,霍去病不知何时回来站在门口,薄唇微抿,看得刘允一抖。

“我不去我不去,我在宫里陪祖祖和外祖母。”刘允丢下话就跑了。

刘徽回头望向霍去病,不得不道:“不要吓她。”

霍去病解释道:“她不是能让人吓着的人。心里门儿清着,给你上眼药呢。”

刘徽!

可真行。

刘徽和霍去病一走又是两个月。

关于兴农计划的相关数据在刘徽回来后,也一并交到三省六部各人的手中,好让他们能够直观的看到按照刘徽的计划,各村开始种植当地特色产品,同时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对于百姓们有多高的提升。

刘徽同时也将另外的一个想法道出,养猪厂要不要也办一个。

那么多年下来,大汉养猪的技术其实有很大的提升。

虽说当年刘徽调了养猪小能手焦复去了河西养马,那他也教出了好徒弟,如今个个都是养猪能手。刘徽的意思是让他们继续教人。

山上野草之类的,有合适用来养猪的,那都是可以教的。

以草养猪,种的各种各样的草,能用上的都一并用上,目标只有一个,让大家都有肉吃。

听到猪,刘彻想起多年前刘徽那会儿为了实验养猪的事。

刘徽不避讳于别人的眼光,她只一心去做那些她认为应该去做,也必须要去做的事。

那么多年,刘徽做成的事,迎对了多少人的质疑,多少人的恶意,刘徽没有因此退缩过。

“可惜我们这儿离海太远,不过有湖也是可以养殖鱼虾之类的水产。百越有很多水产,没法运过长安,也无法保鲜,让人失去好些美食。”刘彻回想刘徽做下的一桩桩的事,一往无前。而最原始的动力便是一口吃的。观刘徽一脸怀念百越,心之向往的样儿,刘彻问:“想回百越?”

刘徽激动的问:“可以吗?”

刘彻听出刘徽的期待,迫不及待要走人的态度,咬牙切齿的道:“不可以。”

刘徽呶呶嘴,瞥过刘彻一眼,不乐意!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