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 第242章 长公主想过后路吗?

第242章 长公主想过后路吗?(1/2)

目录

刘徽和霍去病的车驾抵达长安,正好是科举放榜的时候。

今秋科举考试,取士一百多人,居于榜首的人,仔细一看竟然是卫禧。

下方张贴的是他们的策论。

看到卫禧的名字让人有些诧异的,皇帝的亲亲外甥女,大将军卫青和平阳长公主的女儿。很难不让人怀疑皇帝的有心偏袒。

读完卫禧的文章策论后,再没有声音了。

策论,论的是国家的事。

卫禧的文章直指朝事问题,世族势大,土地流失,流民由此而生。

朝廷安抚了两百万的流民,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尚未解决根本问题,是无法让流民的事完全解决。

具体解决的办法,刘徽早给出答案了。

卫禧敢写,文章写得犀利,直指问题所在,还凌厉的给出方案。

好些人看到卫禧的文章都不由感慨,有未央长公主之风。

哪怕是如今卫禧的文章张贴在此,读过刘徽文章的人也在此时由衷感叹道:“明仪郡主一看就是未央长公主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文章的风格如出一辙。一样的气势,一样的忧国忧民。也直指问题所在。”

刘徽既然都碰上了,拉起霍去病一道挤进看榜,只为了看清楚此番所取之士,他们各自写下的文章如何,以了解各进士的人品。

卫禧位列前茅,理所当然最引人关注。

听到评论卫禧,刘徽低头一笑,不着急看卫禧的文章,先把其他人的文章看了。

看完之后的刘徽摇了摇头,撇嘴不算太满意的道:“真正的栋梁之才很少。”

霍去病也一路看下来,认可刘徽所言。

刘徽牵起霍去病的手准备回马车,想不到一人冲了进来,迎面朝刘徽行以大礼,求道:“孙胄请未央长公主代为引荐。”

刘徽和霍去病方才逛了一圈,众人的目光都在文章上,无人注意到刘徽和霍去病,毕竟他们刚回的长安,不可能有人提前知道他们的行踪。

朝刘徽行以大礼的人,看起来三十来岁的年纪,长得唇红齿白,有几分小白脸的味道,而且他竟然也不蓄须!

刘徽的注意力更多在于来人为何而来,听到对方的话,指了那满墙的榜文,以及那随处可见的文章,“科举刚过,阁下让我举荐?”

无非是在问,能够通过参加科举堂堂正正的入仕,眼前人为何没有参加,而是有求于刘徽。

孙胄一张白净的脸露出难色道:“不瞒公主,在下在考试时重病一场,好险才捡回一条命。虽说明年可以再参加科举考试,可在下认为等不得了。”

等不得三个字,把刘徽说笑了,“为何等不得?”

孙胄在此时猛然抬首问:“公主想过自己的后路吗?如今拆坞堡,重分土地,世族大家无人不恨公主。多年来,公主行事皆为对付世族,虽为大汉谋,为天下百姓谋。然朝堂之上,掌权之人,多是出自世族,公主如今有陛下作为倚靠,可陛下是公主的倚靠吗?太子早已长成,却只养于东宫之内,不问国事。不如公主为国出力,以令天下只知公主而不知太子。太子心中无怨?”

打从孙胄请求刘徽举荐他时,周围的人都傻眼了,一时不能相信刘徽当真在此随他们一道看榜,待听清孙胄的话后,众人才意识到,刘徽是刘徽,旁边能和刘徽并肩而立的郎君,如此举世无二的相貌和气势,非冠军侯霍去病无疑。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却让孙胄一番话惊得不轻。

提醒刘徽小心世族,提醒刘徽要提防刘彻,提防刘据的话,那是能说出口的吗?孙胄是不是疯了?

刘徽敛去笑容审视着孙胄问:“那你说,我有没有想过后果?”

兵出险招的孙胄闻言惊出一身的冷汗。

不会有人以为刘徽不自知到底得罪多少人,有多少人想要她死,要她死无全尸。

刘徽敢做,一则是心系于百姓,二则是为了大汉。

但,那不代表在其中刘徽不能为自己而谋。

天底下的事,大方向上没有错,让天下因此得利,小方向上如何为自己而谋,天经地义。

刘徽到目前为止,不像其他所有的公主那样只是谋于一己之利,而为天下谋。

她所作所为,大汉朝真正得利!

她建立推行的政策,也真正的让无数普通人得以鱼跃龙门,有了爬上来的机会。

无数的普通人感激刘徽建起的书阁,建起鸣堂,甚至是兴于的府学。

而今刘徽挑起平阳之事,以令朝廷容不得世族在城中建城,是为了更好的控制他们,好让大汉不会失控。

平分土地的事,刘徽没有提出来,而是直接做了。

由世族出面倡议,认为世族各家占据太多土地,以令普通百姓没有办法生存,那何尝不是因为刘徽在平阳将一个个胡作非为的世族尽都解决才换来的结果。

刘徽是真正的将世族得罪了个透。

在世族默默的发展时,刘徽把造纸术弄出来,再有印刷术配合,建起书阁,以令他们没有办法再进行教育的垄断,文化的垄断。

再之后,因为教育和文化的普及,政治的垄断也被刘徽所打破。

科举制度,那全然不看家世,不看出身的取才之法,让本来已经想到对付察举制和征辟制的世族们,再一次恨极刘徽!

人才垄断一旦被破。看看如今的大汉朝,一年一年所取之士的增加,让底下的普通人都看到往上爬的希望。

从今往后,在朝廷有力的支持发展教育的情况下,可想而知文化会如何兴起。

世族恨刘徽的理由,在如今更是增加到,刘徽是要分他们世族。真正的分。

世族们没有一个是傻的,没有一个会认为,刘徽一步一步谋划了二十几年走到如今的地步,在将来,看看如今的局势,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够再延续从前的风光。

不,甚至他们更要提防一个闹不好刘徽还有别的招等着他们。

要对付刘徽,最好能够把刘徽解决,此时是无数的世族一致的想法。

孙胄在此,听见刘徽的话,那一刻不由的抬头望向刘徽道:“公主不可不思。陛下亦然。太子更是。”

一下子把父子三人一道扯上。

刘徽想了想问:“你只要我代为引荐对吧?”

孙胄想啊,他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刘徽是怎么想的呢?

未必见得刘徽会愿意让他去见刘彻吧。

“是。在下想见的更是陛下。只不过见不着陛下。”孙胄如实而答,好让刘徽知道,没错没错,他其实最想见到的人是刘彻。有些话告诉刘徽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当今天下做主的那个人是刘彻,连同刘徽在内,也不得不听刘彻的话。

刘徽点点头道:“引荐不难,能不能让父皇留下你,端看你的本事。本宫是帮不上忙的。”

此言不虚,没有本事的人别说刘彻了,刘徽都不会愿意留下。

孙胄大喜朝刘徽鞠以大躬道:“谢长公主。”

“走吧。正好我们要进宫见父皇。只此一次,能不能留下,看你自己。”刘徽打量孙胄吧,对敢到她跟前提醒她想想后路的人表示,她很期待他的表现。

后路,她在刘彻的面前不是没有提过后路二字,可是呢,如何呢?

刘徽也有意看看,刘彻在有人敢提及刘徽后路,也让他仔细想想的时候,他要如何应对?他是听进去了呢,还是要如何对付她?

明显算是有所期待的刘徽,期待刘彻的反应。

霍去病一眼瞥过孙胄,扶刘徽登车,也随之上了车。

“谢长公主。在下定不会让长公主失望的。”孙胄大声的回应。

他搏的是一个机会,只要给他出头的机会,看着吧,他一定会捉住。

一众人看着孙胄让人领走,刘徽的马车往宫中而去,终于是反应过来了,那真的是未央长公主和冠军侯呢。

“第一次离未长公主和冠军侯那么近,我们竟然一无所觉,太可惜了。”

“未央长公主和冠军侯不是在平阳吗?什么时候回来的?”

没错,感慨是感慨他们认不得刘徽和霍去病,也好奇他们怎么不知道刘徽和霍去病回来的事。刘徽和霍去病回来,证明平阳的事已然解决完毕。

平阳,眼下是何模样呢?

刘徽和霍去病回宫,领孙胄直奔未央宫。

孙胄看着沿路走来的人,对上刘徽和霍去病的恭敬,便可知两人在宫中的地位。

走到未央宫前,刘徽和霍去病直接走入宣室。无须通传。

孙胄睁大眼睛,突然间有些拿不准了,其实,或许,可能,他们都想错了?

皇帝陛下对两人的宠爱,多年来不曾变过。

想来也是,在刘彻身边,还有比他们更出色的人吗?

从小养在身边,又是为刘彻扫清一切障碍的左膀右臂,怎么可能是旁人所能比。

可是啊,权势太大了。

早些年刘彻已然察觉,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办法,比起刘徽的权势过大,大汉朝所面对的种种问题,都比之刘徽所给大汉带来的危害更大。

比起畏于刘徽的权势过盛,最后危于大汉,眼下大汉的世族,流民的出现已然在不断的提醒刘彻,谁才是最应该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