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都市科员,我激活了政商决策系统 > 第544章 谁在改规则

第544章 谁在改规则(1/2)

目录

凌晨四点二十二分,市大数据局运维中心的空调嗡嗡作响,值班员小周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报,后脖颈冒出了冷汗。

他的手指在报警按钮上方悬停了足足十秒,直到座机突然响了起来——来电显示是局领导办公室分机。

“小周啊,”电话那头传来信息中心张主任的公鸭嗓,背景音里还有茶杯轻轻碰撞的清脆声响,“先把那个异常访问压一压,等天亮了我派人过去处理。”

“可系统标记了高风险……”小周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新弹出的文档标题《公共数据共治操作手册(1.1修订版)》,封皮和原版用的是同一套模板,“这文档是谁传的?原版昨天才在政务内网发布过。”

“年轻人别那么死脑筋。”张主任的语气陡然沉了下来,“我五分钟后到机房,你先把警报消了。”

小周盯着屏幕上“主管部门保留最终解释权”那行加粗的字体,后槽牙咬得发酸。

他想起上个月局长夫人的侄子来实习,就是在这个系统后台修改了社区养老补贴发放时间——现在这个修订版删掉了“居民轮值监督权”,怎么看都像是要收权。

他手指颤抖着按下消音键时,鬼使神差地截了屏,存到了随身U盘里。

上午十点整,青阳区政研室的百叶窗透进几缕秋日的阳光,在沈清欢的镜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

她盯着电脑屏幕,鼠标滚轮转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邮件附件里的修订版手册,和她参与编写的原版对比,竟然有十七处关键条款被篡改。

“哈希值完全对不上。”她低声喃喃自语,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残影,将两份文档导入政策对比工具。

屏幕上很快跳出热力图:原版里“居民可通过社区App实时查看公共事务进度”的条款,在修订版里变成了“主管部门定期公示事务进度”;“轮值监督小组有权调阅原始台账”被替换成“监督小组需经审批后查阅”。

她的手指在“发送”键上停顿了一下,最终点开了《云州学术动态》的投稿页面。

这个半官方内参的读者是各部门政策研究岗位的人员,既能让决策层看到异常情况,又不会像新闻报道那样引发恐慌。

点击提交前,她又检查了一遍匿名邮箱——发件人显示“基层观察者”,附件里除了对比图,还附了句林昭常说的话:“改规则的人,最怕规则本身被看见。”

中午一点十三分,天楚律所地下会议室的智能白板闪着冷光,苏绾的红色指甲重重地敲在投影画面上:“看这条,‘涉及公共利益的协商结果以主管部门确认为准’,这明显违反了《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六条。”她身后的律师助理快速记录着,笔记本翻页的声音像一连串轻轻的响声。

“立刻起草风险提示函。”她扯松真丝衬衫的领口,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基层治理标准化文件汇编》,“以律协公益研究的名义发送,覆盖全市街道法律顾问群——他们每天要帮社区审核合同,最容易发现异常情况。”

助理犹豫着举起手:“苏律,要不要先和林科长通个气?”

“他现在在南湖社区盯着全民校验,抽不开身。”苏绾抽出手机,拨通司法鉴定中心电话时眼尾微微挑起,“帮我加急做区块链存证,就说有人想偷换基层治理的‘法律地基’——我们得给这地基上把锁。”

下午四点五十八分,南湖社区议事厅的投影仪亮起时,林昭正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同心圆。

最内层写着“原始手册”,中间层是“伪造版本”,最外层标着“居民反馈”。

台下坐着三十多个社区监督小组成员,王砚秋坐在第一排,紧紧抱着帆布包。

“大家看这个。”他点击遥控器,屏幕上出现动态追踪图:伪造文档的上传Ip从市住建局内网跳出,经过三个境外跳板机,最终落在鸿途科技的服务器集群上。

“上次开发区烂尾楼,也是这家公司做的智慧园区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