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五百零六章 太子推行新匠制,天上人间首演

第五百零六章 太子推行新匠制,天上人间首演(1/2)

目录

李承乾的动作很快。

拿到百骑司关于张元礼案的完整卷宗后,他并未急于将其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而是带着卷宗和一份详尽的条陈,入两仪殿面圣。

条陈上,他并未提及赵牧,而是将“流水线,标准化,利益捆绑”的核心思想,巧妙地转化为一套针对将作监,军器监等要害官署的《工匠管理及技术保密新则》。

李世民览毕,眼中精光闪烁。

这方案直指要害,既解决了保密难题,又提升了效率和工匠积极性,可谓老成谋国之策。

他几乎未作修改便朱批:“准奏,着太子全权督办,率先于将作监试行,若有成效,推及诸司!”

有了皇帝的无条件支持,李承乾雷厉风行。

他亲自坐镇将作监,召集所有大小官吏与大匠。

宣布新规时,台下果然响起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匠作少监颤巍巍出列:“殿下,此举是否过于…急切?”

“工匠各司其职,自古皆然,然如此细分,恐割裂技艺传承,且有违尊师重道之伦啊。”

李承乾早有准备,沉静回应:“杜少监所言,乃为技艺长远计,孤心甚慰。”

“然,国之重器,安危所系,非同小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技艺传承,非止于师徒口耳相传,更在于标准确立,流程优化。”

“至于尊卑,”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新规明定,依技艺高低,贡献多寡定薪俸赏格,能者多劳亦多得!”

“设立天工奖,卓越者,孤将亲自向陛下请旨,赐予勋官散职!此间尊荣,岂是固守陈规可得?”

此言一出,台下工匠们的呼吸瞬间粗重了许多。

提高待遇,还有机会做官?

这是他们祖辈都不敢想的事情!

利益的绳索一旦捆绑到位,许多阻力便悄然化为了动力。

那老匠作看了看身后那些眼中骤然亮起光芒的徒子徒孙,张了张嘴,最终叹了口气,退回队列。

试行工作虽初期有些磕绊,但总体推进顺利。

李承乾每日忙于协调,督促,检查,虽疲惫却充满干劲。

他看到那些原本因循守旧的眼神变得专注,听到工匠之间开始讨论如何优化自己负责的那一步工序,心中对那龙首原山庄的敬佩又深了一层——赵兄总是能于无声处,掀起波澜。

与此同时,天上人间却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赵牧确实觉得有些腻了。

天天不是琵琶就是胡旋,不是清唱就是小调,翻来覆去就那些花样。

他某日午后闲着无聊,便摊开纸笔,随手写了个故事梗概。

故事骨架取材于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典故,但在他笔下,班超成了智勇双全,口才了得,关键时刻还能随手搞点“小发明”,比如改进一下驿传方式,利用地理环境搞点声光效果吓唬敌人的传奇人物,剧情充满了以少胜多,分化瓦解,奇谋妙计。

甚至还穿插了点西域公主若有似无的单相思桥段,可谓雅俗共赏,爽点十足。

他叫来云袖,把几张写满字的纸递给她:“喏,找个脑子活泛的说书先生,把这本子润色一下,加点俏皮话,节奏弄快些。”

“再找几个身段好,眼神有戏的武生,几个声音洪亮能吼住场的净角,找个能弹《十面埋伏》也能来点西域调子的乐师。”

“咱们排个新玩意儿。”

云袖接过一看,略显茫然:“先生,这是…要唱大戏?可这词…”

“差不多那意思吧,不过没那么啰嗦,不用咿咿呀呀水时长…呃,不用唱半天。”

赵牧也懒得详细解释“话剧”的概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