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地脉纵横录 > 第364章 洛书九星?电磁矩阵

第364章 洛书九星?电磁矩阵(1/2)

目录

洛水的晨雾带着股青铜味。

陆惊鸿蹲在长水机场跑道边缘的荒草里,指尖捻起块带锈的铜渣——这不是现代飞机的铝合金碎屑,是种含锡量极高的青铜,氧化层里裹着星点金箔,和殷墟出土的商王祭器成分如出一辙。他怀里的地脉符突然震颤起来,尤其是齐氏那块刻着郑和航海图的青铜片,边缘的潮汐纹竟泛起蓝光,在雾中映出个模糊的九宫格,像把展开的算盘。

“你看那雾。”格桑梅朵拽了拽他的胳膊。洛水的晨雾没按常理往河面飘,反倒顺着跑道西侧的邙山根流动,在地面勾勒出九条银白色的光带,交汇处正好是机场塔台的位置。“阿尼哥派的医典里说‘洛水有九脉,脉脉通星斗’,这九条雾带定是对应洛书九星——你看最北边那条,弯得像把勺子,是北斗的天枢星位。”

陆惊鸿摸出杨公盘。罗盘的二十八宿铜镜刚对准雾带,镜面突然“嗡”地震动起来,镜底的刻度开始飞速旋转,最终停在“离”位——属火,对应洛书九宫的南方,正是塔台的方向。“齐海生说过,洛书的九星方位能影响潮汐,商周时的人用它来定海港坐标。现在这雾带往塔台聚,说明那里有东西在引动九星地脉气。”

两人顺着最粗的那条雾带往塔台走。荒草里不时踢到些古怪的石头,表面刻着类似甲骨文的符号,格桑梅朵认出其中一块刻的是“河”字,和敦煌藏经洞里的《洛书河图考》拓片上的字形完全一致:“是周公测景台的残石!《周礼》里说周公在洛邑立八尺表,用石头记日影——这些石头定是测景台的地基,被人从老城区挪到这儿来了。”

塔台底层的铁门虚掩着,门把手上缠着圈铜链,链环上的花纹是简化的洛书九宫图。陆惊鸿刚碰到链环,整座塔台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有台巨大的发电机在地下启动。格桑梅朵的紫檀念珠开始发烫,串珠的红绳竟渗出细汗,在地面滴出个又一个小水圈,连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是电磁感应!这塔台里有强磁场,能影响念珠里的紫檀木——就像沐云裳在勐库茶山里用的‘磁石催芽法’,用磁场让茶树提前开花。”

塔台电梯间的墙上贴着张泛黄的施工图纸,标注着“1987年扩建工程”。图纸边缘有行铅笔字:“地下三层,按洛书方位布桩”。陆惊鸿用指甲刮了刮墙面,露出层银灰色的金属网,网格大小正好对应洛书九宫的间距,网眼里卡着些黑色晶体——是南宫氏常用的磁石,和白云鄂博矿区的稀土共生矿一个品种:“南宫镜果然来过。他们在塔台地基里埋了磁石阵,用稀土的磁性放大洛书九星的地脉气,就像给地脉装了个变压器。”

电梯突然自己往下走。轿厢壁的金属板上布满细孔,孔眼组成的图案在灯光下时隐时现——是幅完整的洛书图,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格桑梅朵数着孔眼的数量,突然“咦”了声:“中间的五宫孔眼是空心的,别的都是实心——洛书说‘五为中宫,统御八方’,这空心孔定是地脉气的总入口。”

电梯停在地下三层。门刚打开,股铁锈味混着檀香扑面而来。眼前是间圆形大厅,九根混凝土柱按九宫方位排列,柱身上缠着铜线圈,连接着中央的控制台——台上摆着台老式示波器,屏幕上跳动的波形正好对应洛书九星的方位变化。控制台旁的铁架上挂着件古怪的东西:块巴掌大的玉版,刻着完整的洛书图,边缘却焊着圈现代电路,像块被改造过的古董。

“是汉斯的手笔。”陆惊鸿认出玉版背面的瑞士钟表齿轮纹路——和罗斯柴尔家族的宇宙沙盘用的是同一种精密齿轮。“他把洛书玉版改造成了电磁感应器,用玉版的天然导气性接收地脉信号,再通过电路转换成波形图——就像用收音机听地脉在说话,只不过他把收音机改成了示波器。”

格桑梅朵突然指着西北方的柱子。柱脚的水泥裂开道缝,渗出些暗红色的液体,在地面汇成个“七”字——是洛书西方的七宫,对应白虎星位。“是朱砂混着铁屑!”她用指尖蘸了点,液体在指甲上泛着金属光泽,“南宫氏用‘血煞阵’强化磁石的吸力,把地脉气往七宫引——七属金,对应兵器,他们是想借九星地脉气锻造什么东西。”

控制台的抽屉突然“咔嗒”弹开。里面躺着本泛黄的笔记本,扉页写着“1983年秋,洛书电磁实验记录”,字迹是南宫镜的——陆惊鸿在波斯湾见过他的笔迹,每个捺画末尾都带个小钩,像把微型匕首。其中一页画着张草图:九条线路从洛书九宫延伸出去,终点标注着“伊洛河交汇处”、“邙山古墓群”、“二里头遗址”,每个终点旁都标着个日期,最近的一个是三天后。

“他们要在三天后启动整个矩阵。”陆惊鸿翻到最后一页,上面贴着片甲骨,刻着“王用洛书,伐东夷”六个字,和殷墟Yh127窖穴的甲骨文风一致,“商王用洛书九星定位东夷部落,现在南宫氏想用它定位中原的地脉眼——这些终点都是河南的龙脉关键处,一旦被电磁矩阵锁住,整个中原的地脉气就成了他们的武器库。”

头顶突然传来金属摩擦声。通风管的格栅被人从外面撬开,汉斯?缪勒的义肢先伸了下来,星盘义肢的指针正对着中央的洛书玉版,发出“嘀嘀”的提示音:“陆先生总能找到最有趣的地方。”他轻巧地落在控制台旁,义肢的齿轮咔嗒转动,“这洛书玉版的导电率是普通和田玉的七倍,完美的电磁介质——你们中国古人真是了不起,三千年前就懂得用玉石接收地脉磁场。”

格桑梅朵突然把念珠缠在手腕上。紫檀木的香气在磁场里变得格外浓烈,形成道淡紫色的屏障,把汉斯和玉版隔开:“阿尼哥派的‘香界阵’,能干扰磁场波。”她冲陆惊鸿眨眨眼,“就像在收音机旁放块磁铁,再好听的节目也得变调。”

汉斯的示波器突然乱跳起来。屏幕上的波形变成杂乱的折线,他皱着眉调试旋钮,义肢的星盘指针开始疯狂旋转:“有趣的防御手段。”他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铜盒,打开后里面是片金箔,刻着卡巴拉生命树图案,“但洛书九星不止能引地脉气,还能引星光——你看这金箔。”

金箔被放在玉版上的瞬间,整个大厅突然暗下来。九根柱子的铜线圈同时亮起,在天花板上投下九道光柱,组成幅完整的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正好对着七宫的柱子,辅弼二星的光带则落在控制台两侧,像两只守护的眼睛。“这是罗斯柴尔家族的‘星象增幅术’。”汉斯得意地敲着玉版,“用卡巴拉金箔强化洛书的导光性,现在整个矩阵能接收北斗星的能量,比单纯的地脉气强十倍。”

陆惊鸿突然想起齐氏的航海图。郑和下西洋时用“过洋牵星术”导航,正是通过观测北斗星的高度确定方位。他摸出齐氏的地脉符,往七宫的柱子上贴——青铜片刚碰到柱身,铜线圈的光芒突然变弱,光柱里竟飘出些甲骨文残片,在半空组成“止”字:“齐海生说过‘星随船动,船随地转’,北斗星的能量虽强,却得跟着地脉走。我用齐氏的航海图青铜片锁住地脉流向,你的星象增幅术就成了无源之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