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农家子闯科举 > 第393章 (大章)那都是猜测

第393章 (大章)那都是猜测(1/2)

目录

翌日一早。

带着浓重黑眼圈的姜大儒,就来陆承安家中找他。

见了面,他就赶紧问道:

“承安小子,你数据整理出来了吗?

我昨晚也根据自已的印象,整理了一些资料。”

边说着,姜大儒已经将他带来的资料给了陆承安。

陆承安看完后,对着明显一夜未睡的姜大儒说道:

“姜老爷子,您准备的这些资料,还有以前大家遇到极寒时代的有用办法,待会可要第一时间交给陛下。”

一听这话,姜大儒秒懂他一夜未睡准备的这些,完全没法跟陆承安比。

但他一个老头子,可不会在乎自已被超越。

因为陆承安的话,姜大儒倒是对今天告诉周启明这个坏消息,不怕了。

他觉得他准备的资料,还有提出的意见已经是很全面的,但既然陆承安这么自信,那就代表着,周启明的脾气能被控制住。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大好消息。

带着这个想法,姜大儒就催着陆承安赶紧跟他进宫。

见状,陆承安也没耽误时间,拿起自已轻飘飘的几页纸,就跟着姜大儒快步往外走去。

看了陆承安手里的几页纸,又看了下自已厚厚一沓资料,姜大儒诧异的看了陆承安一眼。

不过,本着对陆承安的信任,他什么都没说。

等两人到了皇宫,知道陆承安找来的周启明,这会忙放下手中的朱笔。

“承安找朕?”周启明诧异的问了句,接着,他眼睛一亮。

要知道,陆承安可是新科状元,现在应该在翰林院忙碌才行。

来找他,肯定有事。

没准是在翰林院受欺负了,来找他告状的。

只要这么一想,就觉得有未知的好东西对着他招手的周启明,马上笑道:

“快快有请。”

觉得周启明绝对没听他说,姜大儒也一块过来的郑公公,赶紧躬身退出。

姜大儒的表情不对,他这会,还是乖乖听令,别出声为好。

心里这么想着,郑公公在看到姜大儒和陆承安后,带着最标准的笑容说道:

“姜大儒,开国县伯,陛下请你们进去。”

“麻烦郑公公了。”陆承安挤出笑容说道。

说完,他跟姜大儒对视一眼,两人一脸严肃的走了进去。

郑公公:“……”完了完了,总觉得有什么大事发生!

心慌慌的郑公公,匆匆跟了进去。

但若是有人注意的话,就能发现,虽然郑公公速度不慢,该做的也做了,脸上的笑容都没有任何变化。

但此时的郑公公,存在感特别低。

别说不注意看,就算眼睛看到他,没准都能将他忽略。

只能说,郑公公的保命技能,真的很强也很合适他。

这会,陆承安和姜大儒早就不再关注郑公公。

进来后,看着不断看着他手里几页纸的周启明,陆承安给姜大儒使了个眼色。

快点表现,要不然,待会就没表现机会了。

姜大儒:“……”

看了陆承安一眼,姜大儒就将他带来的资料递给周启明,并一刻没犹豫的,将陆承安的发现说了出来。

瞬间,周启明本来高兴地以为陆承安又带着礼物来告状的周启明,直接傻眼了。

极寒时代要来了?

他还没成为千古名君,大周的变化,现在才刚开始。

若是……。

眼睛一转,周启明没有听姜大儒在说什么,脑海里已经在快速分析,他要将哪个儿子定为太子。

他需要趁着极寒时代即将到来这事还没有被人发现,赶紧退位。

当不了明君,他就当一个逍遥的太上皇。

带着这个想法扒拉着自家儿子的周启明,越想,心越沉。

他的儿子中,甚至连守成的都挑不出几个。

若是大周真进入极寒时代,到时候,就他那些儿子中,不管是谁,都有极大可能成为大周的罪人。

而他,就算当了太上皇,也摆脱不了被无能儿子牵连的结局。

此念一出,周启明真的想哭。

接着,他的目光,就看到了拿着几页纸的陆承安。

此刻,周启明差点都升起了跟陆正田抢儿子的想法。

若是他无论哪个儿子能有陆承安一般聪明会来事,他现在就退位。

可惜了……!

匆匆的看了眼姜大儒带来的那一厚沓资料,周启明看向陆承安,问道:

“承安,姜大儒说是你跟他聊天的时候,察觉到极寒时代会来临。

那你可有证据,确定此事?”

“陛下,极寒时代没有到来前,臣的一切想法,那都是猜测。

不过,证据没有,但臣做了表格,对比了历史上发生的几次极寒时代来临前的各种灾害还有各国温度变化。

您看看,这些算不算证据。”陆承安快速地说道。

说完,他就把带来的几页纸放到了御案上。

挥退准备过来接手后再给他的郑公公,周启明直接拿起陆承安给的表格看了起来。

陆承安可是用表格,将几次极寒时代来临前,那几个时代温度和灾害情况,很仔细的用最简单的语言注明。

周启明快速地看完后,准备自欺欺人的想法一下没了。

那么明显的对比,甚至还有正常年份天气和灾害的对比,清楚的表情,陆承安没说错。

所以,大周要何去何从?

将轻飘飘却沉甸甸的纸张放下,周启明看向陆承安苦笑道:

“开国县伯,朕现在脑子有些乱,想不出好办法。

你能不能想一下,咱们大周,还有什么办法即便是进入极寒时代,也不会民不聊生吗?

你是知道的,大周的百姓和国库的银子,绝对买不来能够大周百姓吃几十年的粮食。

到时候,天灾人祸,再加上温度低粮食产量急速减少,大周的百姓,能十存一都是好结果。”

说完这话,周启明就用期盼的眼神看向陆承安。

而早就想了一晚上的陆承安,则是在周启明问出这句话后,表情认真的说道:

“陛下,臣倒是的确有些想法。

但您知道,想法要变成行动,才能解决问题或是减轻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