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寻龙校尉 > 第427章 下一站在哪?

第427章 下一站在哪?(1/1)

目录

把装满现金的箱子锁进酒店保险柜时,王勇还在念叨刚才清点钱数的场景,手指在空气中虚点着:“我数了三遍,真就差三百块凑整,早知道刚才让那收货的补个零头了。”

艾时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差不多得了,这点钱够你喝半年好酒,别揪着零头较劲。”他转身看向张老二,“账本记好了?回头分的时候多贴张明细表,省得王勇又说咱藏私。”

张老二推了推眼镜,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牛皮笔记本:“早记清了,连刚才买矿泉水的三块五都记上了。不过时哥,这次货出得顺,是不是该琢磨下一站去哪?”

这话正说到王勇心坎里,他立刻凑过来:“就是就是!我听说甘肃那边有个老窑址,传说是宋代的官窑,要是能摸出几件完整的瓷瓶,可比这次的玉佩值钱多了!”

阿冰正用酒精棉擦着手上的污渍,闻言抬头道:“官窑?我前阵子听一个跑货运的老乡说过,那边早被圈起来了,周围全是监控,连只兔子都难钻进去。”

“监控怕啥?”王勇梗着脖子,“咱上次在洛阳不也躲过红外感应了?张老二的技术,再升级下设备……”

“别冲动。”艾时打断他,“圈起来的地方风险太大,一旦被盯上,跑都没处跑。咱干这行,得挑那种‘野路子’——没人管,年代够,还得有点实打实的东西。”

张老二翻着手机里存的线索:“我倒有个去处,陕西那边有个废弃的古村落,听当地老人说,村西头的老槐树下埋着清代举人的墓。那举人当年做过盐商,家里趁钱,陪葬品指定不少。”

“古村落?”阿冰皱了皱眉,“这种地方离村子近,人多眼杂,万一被村民撞见……”

“这你就不懂了。”王勇拍着胸脯,“越是离人近的地方越安全,谁能想到眼皮子底下有真东西?上次在河南那个村子,不就是在村长家后院挖到的铜镜?”

艾时没接话,手指敲着桌面琢磨。陕西那带他去过,黄土层厚,挖掘难度大,但胜在民风相对淳朴,只要打点好村里的老人,确实不容易出岔子。他看向张老二:“那举人的墓,有具体位置吗?有没有被盗过的痕迹?”

“我托人问过,说是十几年前有人试过,但挖了半米就放弃了,说底下全是石头。”张老二调出一张卫星地图,“你看,这老槐树的位置标着呢,周围的土色和别处不一样,明显动过手脚,说不定是前人设的障眼法。”

王勇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石头怕啥?咱有冲击钻!实在不行,晚上偷偷弄,保准神不知鬼不觉。”

“设备得提前准备。”艾时站起身,“冲击钻太吵,换液压钳和静音镐。张老二,你再确认下村子的作息,比如晚上几点熄灯,有没有巡逻的。阿冰,你去备点常用的药,那边山路偏,万一磕着碰着……”

“知道了。”阿冰点头应着,从包里翻出个小本子记下来,“还要带点驱虫粉,陕西乡下蚊子野得很。”

王勇突然想起什么,凑到艾时身边:“时哥,这次能不能带上那把洛阳铲?上次在楼兰用着顺手,挖土层比工兵铲快多了……”

“带,但得藏严实点。”艾时叮嘱道,“坐长途车的时候拆成零件,到地方再拼起来。最近查得严,别在车站栽了跟头。”

张老二突然抬头:“对了,我还听说那村子里有个老木匠,祖上是给那举人打棺材的,说不定知道点内情。要不要提前去套套话?”

“必须去。”艾时眼里闪过一丝锐光,“老辈人的话里藏着宝,有时候比咱们手里的探测仪还管用。不过记住,嘴要严,就说咱是做古董收藏的,下乡收老物件,别露了底。”

窗外的天渐渐亮透,阳光透过窗帘缝照在地板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光带。王勇正对着地图比划路线,张老二在清点工具清单,阿冰默默收拾着背包——没人提休息,也没人说累,仿佛刚才的疲惫从未存在过。

艾时看着眼前的三人,心里清楚,这行一旦踏进来,就像被磁石吸住的铁屑,想挪开难如登天。金盆洗手?那是给外人听的客套话。对他们来说,下一站的泥土气息,比任何安稳日子都更让人踏实。

“明早出发。”艾时拍了下手,打断众人的思绪,“今天下午补觉,晚上去市场淘点乡下用的旧衣服,换身行头——咱得像正经收破烂的,才好混进村子。”

王勇嘿嘿笑起来:“收破烂?我演这个最像!上次在徐州,还有老乡塞给我两个破陶罐,说不值钱,结果回来一看,是民国的!”

房间里的气氛活络起来,之前的紧绷感烟消云散。阿冰把药瓶塞进包里,张老二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王勇已经开始幻想挖到宝贝的场景——对他们而言,只要还有下一个目标,这条路就永远走得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