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 > 第487章 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第487章 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1/2)

目录

“呃……这个……我们不太清楚。”

于佳佳轻轻地摇了摇头,将那份价值不菲的合同推回给对方。

“这东西,火了就死了。”

说完,她起身离开了会议室,只留下那个一脸茫然的平台负责人,独自坐在那里发呆。

回到办公室,于佳佳立刻给秦峰发了一条消息:“启动‘静默传播’计划——找十个县城中学,送一批废旧音响,不教怎么用,只说‘让它们自己响’。”

她相信,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靠流量炒作,而是靠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正的艺术,应该像种子一样,悄悄地埋在人们的心中,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在省台的机房里,林小满正在整理一批旧磁带。

这些磁带都是台里多年来积攒下来的,记录着各种各样的节目素材和历史资料。

她原本只是想随便翻看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素材。

但当她拿起一盒磁带,看到上面的标签时,一下子愣住了。

那是一盒私人收藏,标签上写着“街头之声”,署名是“赵志明”。

林小满知道赵志明是台里的技术科副科长,平时为人低调,不苟言笑,没想到他竟然还有这样的爱好。

她好奇地将磁带放进播放器里,按下播放键。

磁带缓缓转动,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

紧接着,一阵阵嘈杂的街头声音,从音箱里传了出来。

卖瓜农拍打西瓜的咚咚声、修表匠敲击镊子的叮叮声、小孩踢着瓶盖的哐当声……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真实的城市生活画卷。

林小满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年代。

突然,一段熟悉的敲击声,吸引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段节奏感极强的敲击声,清脆、干脆、利落,与“甲五·终章”的初鸣,几乎完全重合。

林小满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她立刻将这段声音截取下来,与“甲五·终章”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度,高达90%以上。

这怎么可能?

林小满拿着磁带,找到了赵志明。

“赵科长,您能给我解释一下,这盘磁带是怎么回事吗?”

赵志明看着那盘磁带,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那是很多年前录的了,那时候年轻,喜欢到处乱跑,就用录音机记录下一些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声音。”

“那这段敲击声呢?您还记得是在哪里录的吗?”林小满追问道。

赵志明摇了摇头。

“时间太久了,记不清了。那时候也不懂什么音乐,就是觉得这声音‘对’,听着舒服。”

林小满沉默了。

她突然意识到,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刻意去学习和模仿的。

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之中。

林小满将这盘磁带重新编号,放入“城市之声”档案库,分类名为:“未命名的共鸣”。

陈青山在父亲祭日当天,带了一把崭新的扫帚,来到了村口的那座亭子。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拿起扫帚,默默地清扫地面。

他走到那口扣在地上的铜锅前,将扫帚柄插进了那道细小的裂缝之中。

然后,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任凭风吹动着竹枝,轻轻地刮擦着金属锅身。

“沙……沙……沙……”

声音断断续续,不成曲调,听起来有些刺耳,有些怪异。

但却有一种奇异的安定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仿佛那是父亲在用他粗糙的手,轻轻地抚摸着自己的脸颊,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

陈青山就那样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过身,默默地离开了亭子。

三天后,村里几个老人,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亭子里。

他们没有带任何乐器,也没有进行任何排练。

只是各自拿着自己熟悉的工具,坐在亭子里,随心所欲地敲击着。

有人带了竹篮,用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篮子的边缘,发出清脆的竹声。

有人拿了木槌,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石墩,发出沉闷的石声。

他们不说话,也不看彼此,就像只是来亭子里晒太阳,闲聊家常。

但是,那扫帚划过地面发出的“沙沙”声,始终没有停止过,也没有任何凌乱。

它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所有人的声音,都连接在了一起,构成了一首和谐而独特的乡村交响曲。

老吴病倒的那夜,风雨大作。

村民们想进亭避雨,却看见他蜷缩在角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