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采访、礼服和电子人声。(2/2)
“holyShit!布鲁诺!你这身行头...是要去抢格莱美最佳着装奖吗?帅爆了!”
他走上前,亲昵地搂住布鲁诺的肩膀,开着玩笑:
“我可真羡慕你,布鲁诺!不仅能和林恩一起做音乐,现在还要和他一起站上格莱美领奖台了!说不定还能捧个金唱机回来!啧啧啧,人生赢家啊!”
布鲁诺被马库斯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微微发红,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和紧张交织的光芒。
作为伯克利的大一新生,除了在拉瓜迪亚艺术高中毕业舞会上——那是美国高中生盛装出席、租豪车、甚至很多人选择结束“处子之身”的重要社交仪式——他还没穿过这么正式、这么昂贵的衣服。
而现在,他即将以林恩御用录音师的身份,出席音乐界最高殿堂的格莱美颁奖礼!
而且,林恩创作的《hello》提名了年度制作和年度单曲,作为制作团队的一员,他确实也有获奖的可能。
这巨大的荣耀让他既激动又忐忑。
“放轻松,布鲁诺,”林恩看出他的紧张,鼓励道。
“自信点!这是你应得的荣誉。对了,我的专辑的制作进度怎么样了?《UntilIFoundYou》搞定没?”
一谈到音乐,布鲁诺眼中的紧张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专业和自信的光芒:
“《UntilIFoundYou》已经全部完成了!我按照你的要求,先分轨用dbx160压缩器处理,再并轨,虽然牺牲了一点瞬态响应,但整体密度和温暖感都出来了,效果很棒!
模拟录音导致的3s延迟确实有点破坏萨克斯和人声的对齐感,不过我用人工剪接磁带的方法修正了,现在听起来非常流畅!”
“这首歌真的太棒了,LINK!完美复刻了50年代的doo-wop风格,就像打开了一个尘封的时光胶囊!”
林恩笑着点头:“没错,这首歌就是要契合现在正在复兴的50-60年代怀旧浪潮。”
杰米和马库斯也早就听过林恩录制的这首怀旧金曲,纷纷表示赞同。
马库斯补充道:“西默尔跟我说过,这首歌旋律抓耳,风格独特,极有可能冲进billboard10!甚至成为你的下一首冠单!”
林恩接着问:“那《thoandiles》呢?我想要的那种类似科幻电影中机器人声的效果,你找到实现办法了吗?”
布鲁诺立刻来了精神,语速加快:“找到了!核心设备是Voder(声码器)加talkbox(人声效果器)的组合!”
他详细解释道:技术原理是使用RondSVc-350这类声码器,可以将人声分解成多个频段。
然后用合成器重新调制,就能得到那种冰冷的金属机械声。
再配合Electro-haronix“Goldenthroat”这类人声效果器,人声通过物理导管与电子乐器共振。
就能产生人机混合的独特效果,peterFrapton在1976年的热单《Showtheway》就是经典案例。
布鲁诺播放了一段他制作的展示片段,效果很接近,但他也坦诚地提醒:
“不过,LINK,行业对这种‘全程假声’、高度电子化处理人声的接受度可能会有争议。技术保守派和文化保守派大概率都会反对。他们认为这违背了人声的自然美感。”
《thoandiles》的原版就是这样全程修音假声,林恩知道现在拿出来一定会有巨大争议,所以他打算弄两个版本出来:一个参照原版,另一个是无修音版,让效果说话。
马库斯听了这段小样倒是挺开心:“这简直是给不会唱歌的人用的拐杖!我以后也能用这种技术做唱片么?”
他唱唱RAp饶舌还行,但是正经唱歌跑调能跑到牙买加,这种技术对他来说简直如同救星一般。
布鲁诺眼神充满热情:
“当然可以,这种方式我完全支持!伯克利电子音乐实验室1990年的实验报告就指出:‘人声电子化是未来第三大乐器’,仅次于合成器和采样器!
德国Kraferk乐队1981年的全电子人声专辑《puterworld》,在纽约的地下俱乐部至今仍被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