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纽约1990 > 第383章 一对一公关的狗血发现

第383章 一对一公关的狗血发现(1/2)

目录

第二天晚上,西村,一栋充满工业风的Loft建筑内。这里正是“时光胶囊”项目的总部。

柔和的爵士乐流淌,人群低声交谈,来的人基本都是这个项目的元老用户和志愿者。

一场庆祝“时光胶囊”完成社区化改版的小型派对正在进行。

罗伯特·德尼罗穿着黑色高领毛衣,正与华尔特·艾萨克森低声交谈。

米亚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蓝色套装,气质优雅干练。

伍迪·艾伦则独自站在窗边,手里端着一杯威士忌,望着窗外的城市夜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后眼神带着惯有的疏离和审视。

林恩端着酒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

他看到米亚·法萝正低声对伍迪·艾伦说着什么,脸上带着真诚的赞许。

他隐约捕捉到几个词:

“...难以置信的慷慨...五十万美元...直接用于艺术疗愈...”

“...科威特边境...儿童援助中心...世界宣明会...”

“...很有想法...脚踏实地...”

伍迪·艾伦听着,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目光却似乎柔和了一丝。

林恩心中了然,昨天在“彩虹桥”的捐款和公益行动,加上米亚·法萝的背书,显然已经在伍迪心中留下了不错的初步印象。

时机成熟。

林恩深吸一口气,向华尔特·艾萨克森和罗伯特·德尼罗使了个眼色,三人默契地走向窗边的伍迪·艾伦。

“艾伦先生,”林恩的声音温和而恭敬,“很荣幸您能来。我是LINK。”

伍迪·艾伦转过身,目光在林恩脸上停留片刻,带着一丝探究:

“你好,LINK。米亚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你和你基金会的事。你做得很不错。”

“谢谢您的肯定。”林恩谦逊地回应,“我一直非常仰慕您的作品,尤其是您对纽约这座城市灵魂的捕捉。”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求知者”的真诚:

“艾伦先生,我最近在重读菲利普·罗斯的作品,特别是《波特诺伊的抱怨》。罗斯先生那种将犹太身份焦虑、道德困境与近乎残酷的幽默感交织在一起的笔法,令人震撼。

我注意到,您早期的电影,比如《安妮·霍尔》,似乎也深受这种知识分子式的自我剖析和黑色幽默的影响?”

伍迪·艾伦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菲利普·罗斯是他极为推崇的作家,罗斯笔下那种对犹太知识分子身份、欲望与道德困境的犀利解构,与他自己的创作内核有着深刻的共鸣。

LINK能精准地提到罗斯,并且将《波特诺伊的抱怨》与《安妮·霍尔》联系起来,显然不是泛泛而谈。

伍迪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丝难得的兴致:

“罗斯...”

“他是最懂得如何用喜剧的刀锋解剖人性悲剧的作家之一。《波特诺伊》里那种歇斯底里的自白,那种对欲望的羞耻与沉迷...

它撕开了中产阶级道德虚伪的面纱,展现了欲望本身的荒诞和痛苦。这确实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我。”

他顿了顿,看向林恩:“你读出了什么?”

林恩早有准备,他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从学校英文老师那抄的作业,侃侃而谈:

“我读出了‘羞耻’作为一种武器的力量。波特诺伊通过自曝其短,通过将最私密、最不堪的欲望公之于众,反而获得了一种扭曲的自由和解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