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百草堂之川楝子(2/2)
“你看,果肉变得油亮,捏起来有韧性,闻着没有生涩味,只有酒香和药香,就差不多了。”王宁拿起一瓣果肉递给她,“你试试,记住这个手感和味道。”
王雪小心翼翼地接过,指尖触到果肉时有些温热,捏起来软软的,凑近闻了闻,果然只有淡淡的酒香和药香,没有之前那种刺鼻的生味。她点点头,把果肉放回锅里:“我记住了。”
这时,张娜从里间走出来,手里端着个陶碗:“你们歇会儿,喝碗凉茶解解暑。老李那边又疼了几次,我用艾草熏了熏,暂时稳住了,就等药好了。”
王宁接过凉茶喝了一口,又继续翻炒:“快好了,再炒一会儿就能出锅。”他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木铲与铁锅碰撞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与时间赛跑。
终于,锅里的川楝子炒好了。王宁关火,将炒好的川楝子倒进竹筛晾凉,然后转身走到药柜前,取出延胡索,用戥子称好分量。“川楝子行气,延胡索止痛,两者配伍,就是治虫积腹痛的良方,这方子叫金铃子散,《圣惠方》里早有记载。”他一边称药,一边给王雪讲解,“不过延胡索得用醋制过,这样止痛效果更好。”
张阳已经把延胡索磨成了细粉,王宁将炒好的川楝子也研成粉,两种药粉混合均匀,然后取了适量放进陶壶,用刚烧开的热水冲泡,盖上壶盖焖着。“这药得焖一刻钟,让药效充分融到水里,等水温降到不烫嘴,才能给老李喝。”他说着,把陶壶放在一旁,又叮嘱张娜,“等会儿给老李喂药的时候,一定要看着他喝完,要是有恶心、呕吐的反应,立刻告诉我,那是毒性发作的征兆。”
张娜点头:“我知道了,你放心。”
一刻钟后,药焖好了。王宁亲自端着药碗走进里间,老李还躺在床上,脸色依旧苍白,但比之前好了些。王宁扶起他,让张娜端着药碗,慢慢把药汁喂进他嘴里。“慢点喝,别呛着。这药性寒,喝慢些能减轻对脾胃的刺激。”他轻声叮嘱。
老李喝完药,又躺了回去。王宁坐在床边,给他把了把脉,然后对守在一旁的妇人说:“今晚让他好好休息,别吃油腻的东西,明天早上我再来看。要是夜里疼得厉害,或者有其他不舒服,随时来叫我。”
妇人连忙点头,眼里满是感激:“谢谢王掌柜,您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
王宁笑了笑,转身走出里间。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铺子里点起了油灯,昏黄的灯光照着药柜上的标签,显得格外温暖。王雪收拾着灶台,张阳在整理药账,张娜在缝补王雪破了的布裙,林婉儿则坐在门口,看着街上的灯火,手里把玩着腰间的短剑。
次日清晨,青溪镇的雾气还没散尽,百草堂的门就被推开了。老李的儿子捧着一面红绸裱的锦旗,快步走了进来,脸上满是笑意:“王掌柜!我爹不疼了!今早还喝了两碗粥,特意让我来谢谢您!”
锦旗上“妙手仁心,药到病除”八个金字格外醒目,王宁连忙接过,让张娜挂在堂中最显眼的位置。这时,几个村民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说着想请王宁号脉,还有人打听治腹痛的川楝子是什么药材,王雪站在一旁,趁机把王宁教她的川楝子特性说给大家听,双丫髻上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正当铺子里热闹时,钱多多摇着折扇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个伙计,扛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王掌柜,恭喜恭喜啊!”钱多多脸上堆着笑,走到柜台前,“听说您用川楝子治好了急症,我这特意给您送些川楝子来,以后您这儿补货,只管找我,价格保准公道。”
张阳闻言,立刻上前要验药。他伸手从布袋子里抓出一把川楝子,摊在手心仔细看着——这些川楝子颜色偏浅,是淡棕黄色,捏起来质地发硬,表面的纵棱也不明显,凑近闻了闻,只有淡淡的青涩味,没有成熟川楝子该有的醇厚药香。
“钱老板,你这川楝子……”张阳皱起眉,转头看向王宁。王宁走过来,接过几颗川楝子,指尖摩挲着果实表面,又用指甲掐了掐,果肉硬得几乎掐不动。“钱老板,这川楝子没成熟吧?”他语气平静,眼神却带着审视。
钱多多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辩解道:“王掌柜您说笑了,这都是上好的川楝子,就是今年雨水多,颜色浅了点,药效肯定没问题。”
“有没有问题,不是你说了算。”王宁拿起一颗成熟的川楝子放在旁边对比,“你看,成熟的川楝子是金黄色,纵棱清晰,果肉松软,闻着有特异药香;你这货颜色浅、质地硬,连基本的成熟度都不够,毒性比成熟的大好几倍,要是用它入药,病人吃了会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伤肝,你这是想害人性命?”
钱多多被说得脸色发白,手里的折扇也不摇了。王雪站在一旁,气得涨红了脸:“钱老板,你怎么能拿这种劣药来糊弄我们?我们采药救人,不是来害病人的!”
“我……我也是没办法。”钱多多叹了口气,声音压低了些,“是孙玉国逼我的,他说要是我不给你们送这批货,就断了我其他药材的货源。我也是个商人,总得吃饭啊……”
“吃饭也不能昧着良心!”王宁打断他,“药材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谋利的工具。你要是还想在这行做下去,就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批货,我们不能要,你也别再让孙玉国当枪使了。”
钱多多低着头,沉默了半晌,最后抬起头,脸上满是愧疚:“王掌柜,您说得对,是我糊涂了。这批货我这就拉走,以后我再也不跟孙玉国合作了,您要是需要药材,我一定给您找最好的,价格也按成本价算。”他说着,连忙让伙计把布袋子扛走,自己也灰溜溜地离开了百草堂。
钱多多走后,张阳忧心忡忡地说:“孙玉国这次没成,肯定还会想别的办法来捣乱,我们得小心点。”
王宁点头:“他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守住底线,不能让他坏了药材的名声,更不能让病人受委屈。小雪,你把刚才对比的川楝子摆在柜台前,再写个牌子,告诉村民怎么辨别优质川楝子,免得他们买到劣药。”
王雪立刻应下,找了块木板,用炭笔工工整整地写下川楝子的辨别方法,又把成熟和未成熟的川楝子分别放在两个瓷盘里,摆在柜台显眼处。村民们围过来看,王雪一边指着川楝子,一边耐心讲解,时不时还引用王宁教她的话,说得头头是道。
林婉儿一直站在角落里,看着铺子里的一切。她走到王宁身边,低声道:“孙玉国不会善罢甘休,我去盯着他,看看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王宁点头:“你多加小心,要是有危险,别硬拼。”
林婉儿应了一声,转身走出百草堂,身影很快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王宁看着她的背影,又看了看堂中挂着的锦旗,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孙玉国耍什么手段,他都会守住百草堂,守住医者的本心,用最好的药材,救更多的人。
此时,济世堂里,孙玉国正对着刘二狗和郑钦文发脾气。“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他把桌上的茶杯摔在地上,“钱多多那个没用的东西,居然被王宁几句话就说动了,你们说,现在该怎么办?”
刘二狗低着头,小声说:“掌柜的,不如我们……我们在百草堂的药里动手脚,让他们治坏病人,这样村民就不会再信他们了。”
孙玉国眼睛一亮,嘴角勾起一抹阴笑:“好主意!就这么办,你们去准备,一定要做得干净点,别留下痕迹!”
暮色渐浓时,林婉儿悄然回到百草堂,她压低声音对王宁说:“孙玉国让刘二狗和郑钦文今晚来药铺,想在药材里动手脚,他们还带了些发霉的川楝子,说是要换掉咱们炮制好的药粉。”
王宁闻言,眉头一皱,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笃定:“既然知道了,咱们就给他设个局。张阳,你把炮制好的川楝子药粉收进里间的暗柜,再拿些炒熟的面粉,拌上少量黄连粉,装在原来的药罐里,故意放在明面上。”张阳立刻应下,他常年打理药材,对药柜暗格的位置了如指掌,很快就做好了布置。
王雪有些紧张,攥着衣角问:“哥,要是他们发现是面粉怎么办?”王宁拍了拍她的肩:“黄连粉味苦,跟川楝子的苦味相近,他们夜里摸黑动手,定然分辨不出来。再说,我们还有林婉儿在,不怕他们耍花样。”林婉儿点头,将短剑别在腰后,又取了根木棍握在手里,守在药柜旁的阴影里。
子夜时分,百草堂的门被轻轻撬开,两个黑影溜了进来,正是刘二狗和郑钦文。两人借着月光摸索到药柜前,刘二狗压低声音:“快,把这罐发霉的川楝子粉换上去,别惊动任何人。”郑钦文刚伸手去拿明面上的药罐,林婉儿突然从阴影里窜出,木棍“嘭”地一声打在他的手上,药罐掉在地上摔碎,面粉混着黄连粉撒了一地。
“谁?”刘二狗惊喝一声,伸手去摸腰间的短刀,却被林婉儿一脚踹在膝盖上,疼得他单膝跪地。郑钦文想跑,王宁和张阳从里间出来,手里举着油灯,将两人堵在门口。“你们果然来了。”王宁的声音带着冷意,“偷换劣药,害人性命,你们就不怕遭天谴?”
刘二狗还想狡辩:“我们……我们就是来看看,没别的意思。”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钱多多带着几个村民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一盏马灯。“孙玉国让你们来换劣药,以为没人知道吗?”钱多多冷声道,“我早就觉得他不对劲,特意跟过来看看,没想到还真让我抓着了。”
原来,钱多多离开百草堂后,心里一直不安,担心孙玉国再耍阴招,便悄悄跟着刘二狗和郑钦文,看到他们撬门进了百草堂,立刻去叫了村民来作证。刘二狗和郑钦文见被人抓了现行,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瘫坐在地上。
第二天一早,百草堂前围满了村民,刘二狗和郑钦文被绑在柱子上,孙玉国也被钱多多和村民们找了过来。王宁拿出那袋发霉的川楝子,对众人说:“这是孙玉国让他们用来换药的劣药,里面已经发霉,含有毒素,要是病人吃了,轻则恶心呕吐,重则损伤肝脏,甚至危及性命。”
村民们听了,纷纷指责孙玉国。“你这黑心的东西,居然想害我们!”“以后再也不去你的济世堂买药了!”孙玉国脸色惨白,想辩解却被村民们的怒骂声淹没。最后,在村民们的要求下,孙玉国不仅退还了之前垄断川楝子多收的钱,还关闭了济世堂,再也不敢在青溪镇露面。
风波过后,王宁如约在镇中开设药课。每到集市日,百草堂前的空地上就挤满了村民,王宁拿着成熟的川楝子,教大家辨别:“看颜色,要选金黄色的;摸质地,要松软有弹性;闻气味,要有淡淡的特异药香,这样的才是优质川楝子。”他还详细讲解川楝子的药性,叮嘱大家“孕妇和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必须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用药”。
张阳会现场演示川楝子的炮制过程,从晒果、去壳到酒炒,每一步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王雪则把炮制好的川楝子药粉分装成小袋,分发给有需要的村民;林婉儿依旧守在药铺旁,只是脸上的冷意少了些,偶尔还会帮村民们搬运药材。
日子一天天过去,百草堂的药香在青溪镇弥漫了一年又一年。王宁依旧穿着那件沾着药渍的长衫,坐在柜台后为村民们诊脉;张娜把药铺打理得井井有条,账册记得清晰明了;王雪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药师,村民们都愿意找她抓药;林婉儿也成了镇里的守护者,不仅护着百草堂,还会帮村民们解决麻烦。
钱多多则成了百草堂的固定药材供应商,每次送来的药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再也没有出现过劣质药材。青溪镇的村民们都学会了辨别药材、合理用药,中医药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而那枚金黄的川楝子,也成了青溪镇人心目中“仁心”与“正气”的象征,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