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齐头并进,双线发展(1/2)
何强国和白雪陪着首长吃过午饭后,便准备回家。
在即将离开之际,首长亲自下楼,来到摩托车前,仔细地观摩了摩托车的外观和性能。
看情况,首长对这款摩托车很是满意,他高兴地连说了几声“好”。
最后,首长面带微笑,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何强国的手,勉励道:“小何同志,好好干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何强国则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谢谢首长的鼓励和关心,我一定会努力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
首长微笑着松开手,然后挥手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随后,何强国和白雪便告别首长,骑车离开了中国政治的心脏。
当何雨柱得知儿子和儿媳妇去了那个传说中的那个地方,并且还与那位首长一同共进午餐时,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毕竟,何雨柱可是知道那个地方所代表的含义,那可是国家权力的核心所在。而那位首长的种种事迹,更是声名远扬,一次次的改革,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天,何强国提前结束了休假,回到了工作岗位。
因为摩托车的生产工作要开始了,前期需要他亲自坐镇指导。此外,汽车的研发工作也开始进入准备阶段,这两项任务都需要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把关。
尽管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已经有相关负责人进行统一协调,但前期的审核和把关工作仍然离不开何强国的参与。毕竟,他对整个产品的了解最为深入,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与此同时,杨厂长却有些无奈。轧钢厂的那十几位高级工,被一张工业部下发的红头文件给调走了。这些高级工将主要负责指导和培养技术工人,手搓摩托车的零部件。毕竟,他们几个都是有过实际经验,对于摩托车的生产工艺算是最熟悉的那批人,正所谓熟能生巧。
然而,这一调动对于轧钢厂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原本轧钢厂就依靠这些高级工来坐镇车间,但现在却只能将一些高标准的生产工作,暂时性的停滞。
不过,杨厂长也明白,一切资源都要向摩托车的生产倾斜,这是上面的决定,谁也无法改变。他只能默默地接受这个现实,并想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保证轧钢厂的正常运转。
而在另一边,白雪的工作关系在当天就被顺利地转了过去,她将担任何强国的助手。这不仅是对她学习能力的认可,也算是首长对何强国个人生活上的一点关心吧。
红头文件的作用非常显着,短短一周时间,摩托车的生产线便已初现规模。为了确保生产线的高效运行,北京各大工厂的高级工人都被抽调过来一部分,而且这些工人的最低级别都是五级。
为了保障各个零部件的质量都能达到标准,何强国和白雪经过深入探讨,想出了一个方案——模块化生产与流水线作业相结合。
根据每位工人的专业技能和特长,他们对生产流程进行了精细划分,设立了生产部、组装部和检测部。当然,发动机作为摩托车的核心部件,其生产被单独列为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
在这种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下,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一辆辆性能卓越的摩托车,从厂子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不仅如此,这款摩托车还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长江”牌。
至于摩托车的销售问题,就不用何强国操心了。无论是先打开国内市场,还是直接进军国际市场,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策划和执行。
六月中旬,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何强国和白雪将工作重心从摩托车生产中转移了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