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行政与军事(1/2)
8月15日,晋察绥各地政府代表以及蒙古各部族代表齐聚河曲,召开了晋察绥绥靖公署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
这次会议,正式确立了晋察绥绥靖公署在各地的领导地位。
在会议上,李宏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分别制定了对应的政策。
在绥远,由于包头、归绥等地的收复,日军全面退守绥东,李宏决意实施绥远大开发战略。
所谓绥远大开发,主要分为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畜牧业发展三大模块。其中重点是工业建设,全面开发包头白云博鄂地区,将包头打造成一个新的工业基地。农业建设主要是加大垦荒力度,扩大农业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量。至于畜牧业则主要是为了提高蒙古族同胞的生活水平,同时大力饲养马匹,增强部队后勤保障能力。
在察哈尔省,李宏主要是提出敌后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发展指导政策,以察南为根据地,逐步向察北发展。其核心依旧是游击作战,团结各族百姓,整合各地武装,抗击日寇为主。
至于晋西北地区,继续沿用原来政策,暂不做大的改变。
李宏的核心目的是整合晋察绥各地力量,形成以晋西北、绥远担任正面战场反攻,察哈尔省各地武装担任敌后战场策应的战略态势,对日伪军形成夹击,从而收复失地。
为此,李宏将晋察抗日支队正式扩编为晋察抗日游击军,下辖两个游击支队,即察南游击支队和察北游击支队,全面负责察哈尔省的敌后斗争。
除此之外,李宏又通过晋北抗日支队给蔡广川的部队运输大批武器装备,增强他们力量的同时命令他们派出精干人员联络察北抗日武装,支援对方抗日。
另外,李宏又宣布在晋西北、绥远境内建设五条高速公路,分别是包白公路、包河公路、包绥公路、河绥公路以及河朔公路。除了包白公路外,其余每条公路沿途都设立有后勤兵站,一旦战事爆发,这些兵站就是后勤物资转运基地。
会议上,李宏还宣布了新的民族政策,制定了少数民族政策纲领,摒弃过去的错误政策,实施以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民族信仰、风俗习惯,严禁民族压迫,发展民族文化等一系列政策。
此举得到了参会蒙古、回、满等少数民族代表的大力支持和赞扬,极大的拉近了晋察绥绥靖公署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这场晋察绥绥靖公署会议召开了整整三天,李宏先后宣布了一系列政策,不仅赢得了各地代表的大力支持,也让李宏的威望再度上升一个高度。
期间,李宏还主动拜访各少数民族代表,与他们商议了军事上合作抗日的相关事宜。
各民族代表对李宏好感暴增,得知李宏要动员少数民族战士参军,纷纷表示支持,并有代表主动送自己孩子前来晋西北陆军学院报考学习。
李宏最终和各民族代表达成同盟,一同对付日军以及日军扶持的德王等伪政府。
8月18日,李宏命令在兴县、岚县、朔县、平鲁、右玉五县进行新一轮招兵,为期一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