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给太多(2/2)
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还不到晚上八点,当即拿起手机,拨通了荣子濯的电话。
“子濯哥,想不想再赚一笔大钱?”电话刚接通,沈琰就笑着抛出诱饵,语气里满是自信。
“你小子又发现什么好路子了?要带着哥一起干?”
荣子濯的声音瞬间精神起来。
哪怕他现在的资产总和已经超过一千亿米元,也从不会拒绝能赚钱的机会,更何况是沈琰主动找上门的项目。
“没错,是个能让咱们身价再翻番的机会。”
沈琰笑道,“你先通知下林大少和睿语,咱们在熊猫群里开个视频会议,具体情况我跟你们细说,这次要是成了,用不了几年,咱们的资产翻倍都是保守估计。
“那你抓紧,我先挂了,这就上熊猫聊天!”
荣子濯的声音里满是急切,说完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没几分钟,林翰海和林睿语就先后接到通知,登录了熊猫聊天平台。
沈琰让沈小龙专门搭建了一个加密视频会议群,等四人都上线坐定,他才开门见山:
“这几天电子事业部发布的智能助手和星辰01,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怎么会不知道?现在全球科技圈都在讨论这事,就是不知道西方那些媒体敢不敢如实报道。”荣子濯靠在椅背上,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
林翰海接过话头,语气更严肃些:
“子濯说得对,凤凰传媒已经在海外多个国家做了宣传,可当地媒体几乎全在抹黑,说我们传播假消息,还说咱们根本不可能搞出这么先进的技术,没有一家愿意客观报道。”
“他们不是不愿,是不敢。”
沈琰点点头,眼神锐利,
“现在西方各国大多陷在塞国的战争泥潭里,要是让民众知道中国搞出了颠覆性技术,国内的反战情绪只会更强烈。
为了选票,他们现在必须捂盖子,能瞒一时是一时,反正只要自己任期内不出乱子,哪管卸任后洪水滔天。”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笃定:“我这次叫你们来,就是想到了一个能在西方舆论霸权上凿个洞的法子。”
“什么法子?”荣子濯瞬间坐直了身子,眼睛亮了起来。
“短视频平台。”沈琰缓缓说道,
“让普通人自己拍生活日常、趣味段子,上传到平台上。平台根据视频播放量给创作者发收益,用普通人的真实内容,打破西方媒体的信息垄断。”
“普通人能行吗?一台摄像机可不便宜,不是谁都买得起。”荣子濯皱起眉头,提出了顾虑。
“你忘了咱们刚发布的星辰01?”沈琰笑了笑,
“它不只是3G手机,前置摄像头300万像素,后置500万像素,完全能满足日常拍摄需求。
而且不管是拍照还是摄像功能,沈小龙都会实时优化算法,拍出来的效果只会越来越好,硬件和技术都没问题。”
这话刚落,一直沉思的林翰海率先反应过来。
这两年执掌凤凰传媒,让他对舆论传播的敏感度远超常人:
“要是真能让普通人主动创作、上传视频,只要用户量起来,确实能撼动西方的舆论霸权,真实的个体叙事,比任何官方宣传都有说服力。”
荣子濯和林睿语听完,也很快想通了其中关键。
这几年的历练,早已让他们跳出了单纯的商人思维,能站在更宏观的层面看问题。
沈琰见三人都明白过来,继续说道:
“舆论话语权必须抓在自己手里。这个平台,就是咱们争夺话语权的第一步。”
“我随后会把平台架构、运营方案的资料发给你们。”
沈琰开始安排具体事宜,
“子濯哥,你明天尽快去琻洲注册公司,避开部分限制,我这两天让沈小龙把代码写好,部署到服务器上。争取一周内,让平台所有手续齐全、正式运转。”
他顿了顿,补充道:
“人手不用多,沈小龙能处理大部分技术和运营问题。平台名字我想好了,就叫熊猫快播。股权方面,我和苏幼雪占55%,子濯和林大少各20%,睿语5%,睿语姐来当CEO,负责处理沈小龙搞不定的线下事务,比如合规、商务对接之类,你们看没问题吧?”
“这股份给得太多了!”荣子濯立马摆手反驳,“我们现在还没做任何事,哪能拿这么多?”
“这股份确实给得太多了。”
林翰海也跟着反驳,语气诚恳。这几年跟着沈琰,他的身家早已跃居香江首富,心里清楚如今的一切几乎都源于沈琰的提携。
若不是沈琰带着他入局新能源、传媒等领域,仅凭林家早年的产业,根本走不到今天。
他向来懂得知足常乐,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守好现有产业,完美执行沈琰的部署,哪能再平白拿这么多股份。
“是啊,真的太多了。”林睿语也附和道。
这几年她执掌非凡金融,单是参与项目的分红就已让身家突破百亿米金,在当年的同学里,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财富,都已是顶尖水平。
以她对行业的敏感度,自然能预见这个短视频平台未来的潜力,可正因为清楚其价值,才更觉得5%的股份受之有愧、
她还没为这个项目做任何实质性贡献。
沈琰却摆了摆手,语气不容置喙:“股份就这么定了,你们要是觉得过意不去,不如合起来拿出十个亿用来烧钱推广,这行要是没钱砸推广,就算让沈小龙强行推,效果也有限。”
见沈琰态度坚定,荣子濯三人对视一眼,知道再反驳也没用。
荣子濯率先松口:“行,股份的事听你的,不过推广费不用凑,我跟林大少一人出十个亿,睿语你就别掺和了,女孩子家手里多留点钱踏实。”
“那怎么行?我也得出。”
林睿语赶紧摆手,“虽然我没你们俩有钱,但十个亿还是拿得出来的,不能让你们俩单独承担。”
“真不用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