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隋朝23(杨坚)(1/2)
皇位上的杨坚在考虑要不要学习后世,取消内侍省和秘书省,其他的大臣们则是盯着三师三公的职位流口水。
这可是三师三公啊!
在汉朝时期,这可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至高职位!
但是现在,听天幕的意思,只要本职工作做的好,对朝廷有所贡献,那么在告老还乡之前,就有机会得到三师三公的荣誉?
这项制度颁布没多久,至今也没有一个人获得过三师三公的荣誉,他们本来以为,这几个职位就算是虚衔,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现在看来,比起汉朝时,需要拼人脉、拼后台、拼能力、拼帝王宠爱才能得到,他们现在获取这几个职位,确实是要容易不少的!
要不,就更努力一点儿?
反正也没人知道他偷懒了,就一点点!只要比别人干的好,那么这荣誉,迟早能被他们拿在手中!
加油!!
“五省之下,就是六功曹。”
“尚书府下,设置了吏、度支、礼、兵、都官、工六曹,唐朝也是仿照着隋朝的五省六曹制,设立了三省六部制。”
“在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六部分别是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即为六个不同的办事机构,他们的最高长官被称为尚书。”
“三省六部制是封建国家中央集权制度下,比较成熟完善的行政机制,自此之后的朝代,基本上都没有再跳出这个框架。”
“三省六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组织结构严谨,为加强封建王朝皇帝的中央集权,贡献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隋文帝杨坚的五省六曹制,就是三省六部制的前身,能够想出这样严谨的制度,杨坚是真的非常厉害。”
“在地方上,杨坚也是坚持兵农合一的第一人。”
“开皇十年,随魏文帝杨坚命令府兵们也将户籍加入各地的州县,他们既是这些州县的普通百姓,也是能够上战场杀敌的精兵。”
“除了中央机构的改革,杨坚对地方机构也进行了一番改革。”
“首先是合并州县,隋文帝杨坚采纳了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建议,“存要去闲,并大去小”。”
“因为战乱的原因,此时的隋朝地方划分非常混乱,有些地方甚至小到找都找不到,为了能够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景象,统计清楚隋朝的百姓,杨尚希建议将州郡县三级精简成为州县两级。”
“这一个举动,撤销了隋朝境内,五百多个郡的编制,既然没有了郡这一地方等级,这一等级中的官员们就要被裁撤替换。”
“隋文帝杨坚借着这个政策,裁撤淘汰了众多没本事、没能力的官员,大大缓解了隋朝的冗官现象。”
“一些小的郡县也被合并,再度裁撤了众多官位。”
“州县少了,官员少了,朝廷要发的俸禄也少了,正是因为如此,朝廷的开支得以大大的减少,也提高了政策颁布的速度,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