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 第733章 庆历新政48

第733章 庆历新政48(1/2)

目录

“这事儿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别管这些当官的怎么想,反正这些考生们都很高兴。”

“虽然都是寒窗苦读,但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们以后科举就相当于是少了一个步骤,之前那些面见皇帝的尴尬,担忧,害怕等情绪,完全可以先放一放!”

“宋仁宗赵祯这个命令下的估计挺仓促,皇帝金口玉言都已经开了,那总不好再让皇帝食言啊!”

“这个改动,说起来也是便利了这些臣子,毕竟就算是北宋全民读书的浪潮仍在继续,但是那些能够一路考上进士的人中,真正出身贫寒的还是在少数。”

“中进士的人,当然还是那些家中有钱或者有权人居多,这样一来也是给了这些人更多的晋身的机会,这些大臣们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这道圣旨一发,考生们简直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直接将宋仁宗赵祯夸上了天!”

“赵祯被夸的那叫一个美啊!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简而言之,赵祯被夸的找不着东西南北了!”

“所以,在这种头脑不清醒的情况下,赵祯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洋相。”

“殿试结束了,自然是需要给这些考生们排一个名次的,而赵祯这位以识才着称的皇帝,这次却发挥失常了。”

“嘉佑二年的这一届进士,可谓是卧虎藏龙,随便拎一个出来,都是在其他科举考试中可以碾压其他学子的大佬,却偏偏都撞在了这一届。”

“赵祯捧着欧阳修这位主考官递上来的名单看了半天,东瞧西看的,御笔一挥,定下了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第四名郑雍、第五名朱初平。”

“北宋与明清不同,它的一甲不是三人,而是五个人,也就是说,在赵祯的眼中,这五个人就是嘉佑二年进士科最出色的五个人。”

“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我们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赵祯选择的这五个人,都比不上其他人出名。”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厉害,只是相比起那些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的人来说,这五个人的名声,确实有所不如。”

“首先状元章衡,章衡是北宋很有名的财政大臣,在管理财政上很有一手,写史书也很厉害,宋神宗赵顼可是称赞过章衡的《编年通载》为“可冠冕诸史。””

“剩余三人中,榜眼窦卞也是一个能够为民请命的好官,他在深州做知州的时候,恩、冀二州突发洪灾,有灾民涌入深州,为了能够救下灾民,他用自身的身家性命为担保,先斩后奏,开仓赈灾。”

“探花罗恺则是一个寡言少语,性格敦厚的人。”

“他沉默寡言,但是心境开阔,从不因别人的毁誉而改变动摇自身。”

“罗恺同样也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他总是能够公平公正的审理案件,还给大宋百姓一个清白。”

“但是因为他寡言少语,就连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赵顼问话的时候,都是闭口不答,所以赵顼认为他的才能有限,并没有给予他更高的官职。”

“第四名的郑雍,也是曾经做到过宰相一职的人,虽然在文学上不出名,但是在官场上也算是如鱼得水。”

“我们研究历史,大部分都是靠着研究那个朝代的史书,《宋史》会将一部分优秀的臣子单独列传,嘉佑二年的进士科,一共取中了三百八十八人,其中在《宋史》中单独列传的有二十四人,宋仁宗定下的这个第五名朱初平,竟是连这个门槛都没进去!”

“而那些出名的牛人,都在二甲和三甲的名单中扎堆。”

{宋仁宗这是头脑发热,开始可怜这些被黜落的学子了?}

{关键是,那些被黜落的人,已经被黜落了,赵祯下的这个命令,更多的是惠及到了以后的学子!}

{不管怎么说,都算是给了这些考生更多做官的机会!}

{要是其他朝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这可是在宋朝啊!本来冗官的问题就还没有解决,又弄来这么多的臣子,赵祯是不是觉得北宋一个官职上三四个官员还是太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