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李杜12(2/2)
“此时尚且英明的唐玄宗李隆基下了一道旨意,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民间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荐。””
“李隆基不再拘泥于家世门第和科举,决定唯才是举。”
“只要自认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在文武方面可以报效大唐的,都可以直接到玄宗面前自荐。”
“当时很多的寒门子弟闻风而动,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入仕,李白当然也不例外。”
“只是李白心动过后,理智占据了上风,他想了想,就算是陛下下了这般的旨意,但是盲目的去自荐,通过的几率也太小了。”
“纵然是名满天下的李太白,也不得不考虑裙带关系的重要性。”
“经过一番权衡,李白决定放弃这次机会,想着等他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靠山,再行自荐之举。”
“李白稳了一手,但他没想到的是,事情竟然真的如他所想一般,没有靠山的人,自荐也不得录取入仕,而这种情况,在大唐越演越烈。”
“入仕的机会越来越渺茫,门阀世家仍旧在暗处操控着一切。”
“而这道旨意刚下达的时候,竟然还算是自荐的最好的时机,因为后期朝中的官员们从这道旨意中找到了漏洞,靠山的能量多寡,成为了能否的入仕唯一衡量标准。”
“更糟糕的是,英明神武的皇帝做够了明君,开始宠信奸臣。”
“等到李白想要入仕的时候,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李白并没有把握住这次机会。”
“这一年,大诗人王昌龄进士及第,成为了大唐官僚机构的一员。”
“而大龄单身男青年李白,也遇见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
“两人之间的感情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永远处于风尚第一线的李白,这次也是不走寻常路,玩了一把闪婚。”
“从许氏的祖父曾经是宰相就能看出,许家是妥妥的豪门世家,所以这次的闪婚,其实也是李白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
“李白想要在自荐的时候找个靠山,那还有什么靠山能比得上自己的岳家呢?”
“许家这般的门第,本来是不会同意自己精心养育的宝贝孙女嫁给一个商户之子的,但是架不住李白的才学确实高。”
“聪慧的李白也明白许家的纠结,所以他当机立断,选择了入赘。”
“如此一来,李白就成为了自己的岳家许家的人,许家才会心甘情愿的推李白在仕途上越走越远。”
{果然李白就是个闲不住的家伙!}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诗仙之所以是诗仙,当然是因为李白看过的风景比其他人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