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又当又立(1/2)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百姓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粮食,人人都能填饱肚子;哪怕国库想要屯粮,也能花更少的钱,屯更多的军粮。”
叶名琛:
“不不不,这比粮食来自于海外,而我大清对海外进关之粮,”
“通常收取的关税都很低,而我大清的军粮,主要来自于自家田里产的粮食,”
“如若粮价过低,会使无数粮农,不愿种粮,使大量粮田撂荒,”
“又或是转种棉麻之类,如若此时,突然来自海外的粮食,停止进关,”
“那我大清岂非立即陷入天下大乱?刘域令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刘昊一副茅塞顿开的表情:
“原来是这样,我就是一个商人,这我还真没考虑过,叶大人果然国之柱石,当真慧眼独具。”
“哪里哪里,刘域令过谦了,既然刘域令能够理解本官所说,你看这粮食进关一事……”
“这事容易啊,你们国库每年需要多少粮食,你说过数,我每年出售粮食的时候,先如数赠予,分文不取,然后再开始往大清运粮,如何?”
“刘域令心怀仁善,然,大清地大特博,人口众多,每年的税粮可不是小数,还是莫要开这个玩笑的好。”
对刘昊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如果大清不再征粮,粮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崩塌,随之而来的便是,土地价格暴跌。
但大清的许多官员,全都能看到这一层面。
就比如叶名琛,他就未必会答应这些白来的粮食。
他的目地,其实是想谈粮食禁止入关的事情,先来探口风,再做对策的。
“大清虽然地大物搏,人口众多,然,鄙人的田,多到超呼叶大人想像的地步,”
“鄙人在少昊之国,共计拥有8亿亩,在印加洲,除去拥有超过3亿亩农田外,”
“还有超过5亿亩的牧场,在灼阳洲又新进投次了5亿亩耕地,”
“今年北天竺的9亿亩粮田,也已夏收完毕,”
“再加上南洋、渔洲的共3亿亩耕土,总计约有28亿亩膏腴肥田,”
“而这些田,一年一季的,亩产超过两千斤;一年两季的,亩产达到三千斤,”
“一年三季的,亩产更是超过四千斤,总不能让这些粮食烂在田里吧,”
“索性,不如就便宜大清百姓了;不如这样,大清国库,每年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叶大人说个数,鄙人一次性给足大清三年使用的,”
“若还是不放心,大清不是拥有四万万民吗?”
“按照每口一年400斤粮食算,我一次性给足大清四万万民,三年食用的粮食,”
“全部给予大清朝廷,让朝廷做储备粮使用;如此一来,哪怕粮食贸易断了,”
“三年内,也足够把所有粮田恢复耕作,叶大人以为如何?”
叶名琛听到这些数额,暗自倒吸凉气。
听说过,和平域这几年在朝海外发展,没想到,已经拥有了如此多的田亩,比之大清的多出约两倍,产量还是大清的数倍。
可问题是,他在海外发展的那么好,突然亲自回到大清境内,这说明,他是想往大清境内发展呀。
谁敢容忍一个如此巨富的势力,进入大清,来动摇大清的根基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