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粮商的反制(1/2)
而前一日的晚间,刘昊并没有赴约参加钱粮商的邀请晚宴。
理由很简单,他跟当地粮商,绝不可能成为合作伙伴,不打算跟他们同流合污,就不会存在任何谈判空间。
所以就不浪费各自的时间了。
已经开始布局,分别在原洋人五口通商的口岸,购入码头,开设粮铺。
还在运河交通枢纽,北方沿海人口密集地区,纷纷买入粮铺。
渔洲、苦兀岛两地,乃是全球最大的渔场,产出大量的海产品,生产成罐头后,向北方地区超低价倾销,500克一罐的海鲭鱼,小雁鲅,沙丁鱼之类,价格低至1文钱。
使得北方数座大城市,及其周边的民众,把罐头当成主要粮食食用。
并且,因为价格超低,当地百姓自发组队,把买入的罐头往内陆地区贩运。
刘昊还下令,北方沿海卖罐头的铺子,全部代售三轮自行车,两轮自行车。
一辆二八大杠,仅需300文,一辆三轮自行车,也才600文钱。
此时的和平币,刘昊已经改成,全面与铜钱挂钩。
1文钱即可兑换1元和平币。
如今世界格局,已基本全面掌控。
主动把和平币汇率拉最低,这样出售的大宗商品价格就非常低。
就像洋人打压大清的军工产业一样,用更低的价格,卖给他们更优质的产品,就失去了研发的动力。
最终把所有工业产品,全部低价垄断,把洋人的工业,全部掐死在摇篮里。
免得再被他们发展起来,强大以后,再到处去霍霍全世界。
如今的战机,战舰等装备,过于先进,已经使他们丧失了研发的信心。
刘昊穿越回现代,又订购了一批远洋渔船。
这一次,要组建一支现代化,大规模的远洋捕捞公司。
组团去远海,渔船只管捕捞,有专门负责收鱼的,有专业负责加工的,有专门负责往回运输的。
又从和平域调来一批专业的远洋船长,否则从广洲当地现培养,远远来不及。
此时小渔铺子批发市场,由于只有一艘渔船,远远无法满足当地人的需求。
一大早,梅武就来报告。
“老大,铺子里的鱼,全都批完了,现在才早上7点多一点,这可如何是好?旁边铺子里的人,都在等鱼呢。”
“等鱼也没办法,鱼就这么多,卖完就是卖完了,那就只能先打烊,刚好借此机会,你带上几个认识渔民多的邻居,开上码头那条新船,到各个渔村去问问,有没有想买新式渔船的,今天会到一批渔船。”
“诶,俺这就去办。”
刘昊搞过来一艘海上巡逻艇,速度快,最快能跑40节。
到船上临时教了他一下,告知他注意事项,便驾船而去。
十来名粮商,这几天来,就从早到晚聚在一起,商量对策。
尤其钱粮商,上次请刘昊赴宴,没给他面子。
他本想着购入大量的粮食,运到别处去卖,却苦于联系不上大海轮,如果使用帆船运输的话,速度慢,海上潮湿,大夏天的,没等运到地方,粮食全都发霉了,运输风险极高,成本也高。
但大家买进来的粮食,放在铺子里,哪怕卖到6文钱一斤,跟小粮铺子等价,也无人问津。
因为买粮的主力军,是各个码头的劳工。
而这些劳工,今天在这里干活,明天在那里干活,没有固定的地方,相互之间多多少少都通着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