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六十四(1/2)
初夏的晨雾还没散尽,林溪就被院外的脚步声惊醒。她披上衣衫走到窗边,看见晨光里站着个背着帆布包的姑娘,正踮脚往“自然角”里望——那片去年种下的向日葵已经抽了新叶,叶片上的露珠在晨光里闪着光。
“请问,这里是山里的小书屋吗?”姑娘听见动静转过身,脸上带着腼腆的笑,“我叫苏晓,是县城中学的语文老师,想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林溪连忙开门迎她进来,刚走到亲子阅读区,就见丫丫抱着本《昆虫记》跑过来,仰着小脸问:“林老师,这位姐姐是来给我们讲故事的吗?”苏晓蹲下身,轻轻摸了摸丫丫的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讲一整个夏天的故事。”
自那以后,苏晓每周都会骑着电动车来书屋。她带来了自己攒的儿童诗集,还在周末办起了“诗歌小课堂”。孩子们坐在云朵形状的坐垫上,听苏晓念“蒲公英是会飞的小伞”“萤火虫是夜空的星星”,念到兴起时,苏晓还会带着孩子们到院子里,把看到的牵牛花、小蚂蚁写成小诗。毛豆以前总坐不住,可每次上诗歌课,他都会把小本子揣在兜里,认真地把自己写的“向日葵朝着太阳笑,我朝着书本笑”记下来,回家念给打工的爸爸听。
这天傍晚,苏晓帮林溪整理书架时,忽然指着一本泛黄的《格林童话》说:“这本书我小时候也有,后来搬家弄丢了,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了。”林溪笑着说:“这是去年县图书馆捐的,说不定就是你当年那本呢。”苏晓翻到书的最后一页,忽然眼睛一亮——扉页上歪歪扭扭的“苏晓”两个字,正是她小时候写的。“真的是我的书!”苏晓的声音有些发颤,“原来它一直在这里等着我。”林溪看着她惊喜的模样,忽然觉得,书屋就像一个藏着魔法的盒子,总能把失散的美好重新拼在一起。
七月的雨来得急,一天午后,林溪正在记忆馆整理李奶奶捐的针线包,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哐当”一声。她跑出去一看,只见一辆三轮车陷在泥坑里,车上装着满满的旧书,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爷爷正急得直跺脚。“大爷,您别着急,我们来帮您!”林溪赶紧叫来正在写作业的孩子们,苏晓也放下手里的诗集跑过来。大家挽起袖子,有的推车轮,有的垫石头,折腾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三轮车推了出来。
老爷爷擦了擦汗,指着车上的书说:“我叫赵建国,以前是镇上小学的校长,这些书是学校淘汰的,我想着扔了可惜,听说这里有个小书屋,就想送过来。”林溪和苏晓打开书箱一看,里面不仅有《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百科全书》,还有好几套完整的儿童绘本。“这些书太珍贵了!”林溪激动地说,“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的。”赵爷爷笑着说:“我教了一辈子书,就想让山里的孩子多读书,以后我每个月都来送一次书。”
从那以后,赵爷爷成了书屋的“常客”。他不仅送书来,还会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讲他年轻时背着粮票去县城买书,讲他带着学生在山坡上读书,讲他怎么用黑板擦教孩子们写毛笔字。孩子们听得入了迷,每次赵爷爷来,都会围在他身边,像一群小麻雀似的问个不停。有一次,毛豆问:“赵爷爷,您以前的学校有‘自然角’吗?”赵爷爷笑着说:“那时候没有,但我们会在山坡上种向日葵,比现在的还高呢。”
八月中旬,县文化馆听说了书屋的故事,特意派来两位美术老师,想帮孩子们办一场“山里的色彩”绘画展。美术老师带来了水彩、油画棒和画纸,林溪和苏晓带着孩子们到山里写生——有的画“自然角”里的牵牛花,有的画院子里的斑鸠,有的画远处的青山,还有的画亲子阅读区里的云朵坐垫。丫丫画了一幅《书屋的早晨》,画面里,阳光洒在书架上,孩子们坐在坐垫上读书,斑鸠落在牵牛花架上,连露珠都画得亮晶晶的。
绘画展办在记忆馆的院子里,林溪把孩子们的画挂在竹架上,还在旁边贴了孩子们写的小诗。镇上的居民都来参观,张阿姨看着丫丫的画,笑着说:“这画里的书屋,比真的还好看呢!”赵爷爷也来了,他看着孩子们画的向日葵,眼眶有些湿润:“没想到几十年后,山里的孩子还能这样爱读书、爱画画,真好。”
九月初,开学的前一天,林溪和苏晓商量着给孩子们办一场“开学礼物”活动。她们从赵爷爷送的书里挑出崭新的绘本,从美术老师留下的画纸里拿出最好的,还让赵爷爷写了“好好学习”的毛笔字贴。活动当天,孩子们收到礼物都很开心,毛豆拿着绘本说:“我要把这本书带到学校,跟同学们分享。”丫丫则把赵爷爷写的字贴贴在铅笔盒上:“我要像林老师和苏老师一样,爱读书,爱画画。”
开学后,苏晓不能每天来书屋了,但她还是会在周末赶来。有时候帮林溪整理书架,有时候给孩子们讲新的诗歌,有时候和赵爷爷一起商量怎么给书屋添新的书。林溪看着苏晓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激——如果不是这些人的帮助,书屋不会像现在这样热闹。
十月的一天,林溪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信封上写着“致山里的小书屋”。她打开一看,是一位叫李萌的大学生写的,信里说,她在县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了书屋的故事,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山里读书的日子,所以寄来了一批自己攒的书,还有一些文具。信的最后,李萌写道:“等我放假了,一定要去山里看看书屋,看看那些爱读书的孩子。”
林溪把信读给孩子们听,毛豆说:“等姐姐来了,我要给她讲斑鸠的故事。”丫丫说:“我要给她看我画的《书屋的早晨》。”赵爷爷也笑着说:“我要给她讲以前在山坡上种向日葵的故事。”林溪看着大家期待的模样,忽然觉得,书屋就像一颗种子,不仅在山里扎了根,还把爱和希望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