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楚长平下乡了(2/2)
但从小就没在一起待过,谈不上半点感情的人,以后也没必要往一起凑。”
“爷爷现在管着他们,是因为他们不管怎么说也是楚家的子孙,不能真看他们流落街头。
但你一个当嫂子的,对他们没责任,不用管他们。”
沈如意听到老爷子这话,都不由得佩服老爷子的思想境界。
她见多了老人不管子孙后代的兄弟姐妹之间有多大仇怨,都要把人生拉硬拽在一起,营造家庭和睦的假象的。
不一会儿,楚华松也来了。
楚华松没结婚,也是孤家寡人一个。
所以这些年过节,一直是老爷子在哪儿,他就在哪儿。
上次在东来顺吃饭的时候,他想跟老爷子说楚长风兄妹三个的事情,还顾忌着沈如意,有些欲言又止。
但这一次,就毫无顾忌了。
他到了之后,便跟老爷子说起了楚长平的下落,“他那天跑出去之后,在外面游荡了几个钟头。
后来他游荡到街道办事处,可能是看见了知青办,一时兴起,就报名下乡去了。”
“我查了一下,他下乡地点被安排到了黑省那边,这会儿应该都已经到地方了。”楚华松道。
楚老爷子面上没什么表情的听完,“去下乡也好,他们就该知道点儿人间疾苦。”
沈如意其实也觉得,以楚长平那样的性子,下乡去吃点苦,磨一磨,说不定还能掰过来。
若真是一直在城里养尊处优,才真的是废了。
不过她记得今年年底,知青就会开始联名上书要求返城。
领导人了解知青的诉求之后,说了一句,“让孩子们都回来吧!”
由此拉开了知青大批量返城的序幕。
从今年年底到82年,全国上山下乡的约1700万知青除了已经在乡下落地生根的,其他的全部返城。
不知道楚长平能在乡下待多久。
这时候,楚老爷子没关心楚长平,反而问楚华松道:“现在上山下乡的年轻人还多吗?”
楚长平摇了摇头,“不多了。自从那些人进去之后,这两年上面都不怎么管这事儿了。
只是也没明确叫停,知青办的人就该动员还是动员着。
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下硬指标了,都是自愿为主。”
“不过现在又不是60年代那会儿,大家都不知道下乡是咋回事。
只靠着一腔热血就去投身农村的广阔天地。
现在大家都知道农村有多苦多累,没人自愿去。
长平报名那个知青点,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也就送了他一个去乡下。”
楚长平说道。
楚老爷子和楚长平聊天,沈如意就在旁边默默地听着。
虽然这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她都已经经历过一次。
但上辈子,她只是个每天围着锅碗瓢盆,自怨自艾的家庭妇女。
对这些政治时事的感触并不深。
现在听老爷子和大伯聊起这些,她反倒有一种黎明前的黑暗的感觉。
随着当年那些被下放牛棚的冤假错案平反,这黑暗已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之后改革开放的方针提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一个圈之后,黎明会真正的到来。
光明照耀这片大地,沉睡的雄狮会渐渐苏醒。
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摆脱贫穷和战争,再也不用在温饱线上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