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朝会议论(1/2)
欧阳通的话像一把钝刀,割开了他心中最后一丝侥幸,唯有铁血裹着烈火,才能敲碎这些根深蒂固的壁垒,才能让南北真正揉成一块完整的天下。
更让他心头沉重的,是欧阳通的处境……这是段豪在洛阳谋划时,万万没料到的局面。
那个曾一手托起大周帝国半壁江山,如今竟成了被边缘化的“闲散老臣”。
他连朝堂议事的资格都渐渐没了,连一句“迁都”的话,都不敢去议论。
那个曾支撑起南方半壁天的人,如今却成了朝堂之外的看客,连自己的命运都难以自主,又怎能帮他们撬动迁都的棋局?
这份意外,不仅打乱了段豪精心布局的和平之路,更让孔珧彻底看清了现实,连最可能相助的故人都已无力回天,剩下的路,似乎只剩刀光剑影一条了。他抬头望向北方,洛阳的方向隐在夜色里,仿佛能看到段豪站在舆图前的身影……那位一心想避战的辽王,或许很快就要明白,有些宿命,终究要靠铁与血来完成。
孔珧知道,此次迁都的事情,与欧阳通畅谈后,这个事情就已经失败了。
但他还是连夜熨平了朝服的褶皱,决意赴这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朝会。
毕竟总不能见了个欧阳通,就这样灰溜溜的回去吧?
明天他要把北归,迁都的事情,从朝堂上,说出来,这才算是完成任务了。
次日天还未亮透,建康皇宫的太极殿已弥漫开檀香与朝服皂角的混合气息。
文武诸臣按品阶分列两侧,乌纱帽的翅角在晨光里泛着冷光,连呼吸都压得极轻。
御座上的皇帝杨文熙,头歪着靠在龙椅扶手上,眼皮半眯,眼角还带着未消的红血丝……显然他还没有睡醒。
他面前的奏本堆得老高,却连翻都没翻一页,这朝会于他而言,是被迫参加的,如果可以的话,他此时宁愿在自己被窝里……大臣们说的“漕运”“边患”,他大多听不明白,以他的水平,也无法明白。
孔珧站在末尾的位置,目光越过人群落在杨文熙身上,随即深吸一口气,撩起朝服下摆,一步一步踏向殿中。
金砖地面冰凉,透过靴底渗上来,竟让他生出几分清醒。
他在御座前三步外站定,先抱拳于胸,手臂绷得笔直,再缓缓屈膝跪地,额头轻触地面时,能感觉到砖石上细微的纹路:“臣孔珧,奉辽王段豪之命,恭叩陛下圣安。”说罢,他俯身行了三叩之礼,动作标准得挑不出半分错处。
杨文熙被这动静扰了困意,懒洋洋掀开眼,扫了孔珧一眼,又愣了愣……因为孔珧这个人,对于他而言是个生面孔……
他抬手揉了揉眉心,声音含糊得像含着棉花:“起、起来吧……不必多礼。”
孔珧起身时,顺势垂手而立,先捡着虚礼说:“臣离北方前,辽王还再三叮嘱,让臣务必问陛下龙体安康否?”
“近来江南多雨,陛下是否常感湿气侵体?”这话是段豪教的,句句都往“关怀”上靠……
杨文熙听完后,愣了下,没有想到,段豪竟然如此关心自己,他也是应声答道:“都好,都好……”
而这个时候,楚随站了出来,然后说道:“有话直说吧,别绕圈子。”
孔珧心头一凛,知道不能再等,抬眼望向御座,语气陡然郑重起来:“奉辽王钧命,臣今日是为正事进言……如今北方已尽数平定,蛮族基本上已经被平定,旧都洛阳的宗庙、宫室都已修缮完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