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现学现用(1/2)
李天佑倒是没他们想得那么脆弱,他虽然自负在模拟画像已有所成,但是在向上沟通、对下协调方面仍是个萌新,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宋大伯请教了。
不过,连卖惨都说出来了,可见对方真是倾囊相授了。
他受教地点点头,以茶代酒敬道:“您说的我都记瓷实了,往后做事准多留神,要是哪儿还做得不到位的,您别客气,多指点我两句。”
宋大伯很给面子地端起茶缸,咕咚咕咚地灌了小半缸。
这时,宋向暖正好走出了房间,衣服则是换成了件浅咖色夹袄,裤子也是同色系的棉裤。
她晃了晃手里的冰鞋,微笑着邀请道:“今儿个天挺好,要不咱去冰场滑两圈?”
“滑冰吗?”李天佑也是跃跃欲试,但想起家里那双自制的冰鞋,再看看她手里的“黑龙”冰鞋,面不改色地说:“成啊,就是我家那冰鞋没法穿了,咱到那儿先临时租一双!”
四九城有句老话,“五湖的碧波、四海的水,比不上什刹海的冰场美。”
自1951年清淤治理结束,什刹海焕然一新后,去冰场滑冰,就成了冬天最时髦的事。
不过这时候,大伙对冰鞋还没有啥执念,且三四十块的价格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于是很多人都是自制冰鞋,做法也十分简单,只需在鞋上绑上木板,板上再按两根大铁条便可,李家的冰鞋就是这么制作的。
虽然简陋,但风采也不逊于正规厂家生产的冰球鞋,照样能滑得不亦乐乎。
直到1958年,“黑龙”冰刀在秋季广交会的对比试验中,直接将国外的冰刀砍出豁口,一举成名。
此后,“津门的鞋,黑龙的刀”就成了滑冰爱好者心目中的顶配,再加上建国10周年时,献礼片《冰上姐妹》的热映,滑冰正式登顶全国冬季运动项目的Top1。
宋向暖没察觉出他的异样,点头道:“先租双试试挺稳妥,看看这鞋的松紧、冰刀的劲儿对不对路子,回头再买双合心意的,用着也踏实。”
李天佑跟着附和:“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买冰鞋的钱他倒是不缺,但是工业券是真没了。
看穿了一切的宋大伯笑而不语,默默地品茶。
将滑冰所需的东西准备妥当后,李天佑载着宋向暖就往什刹海的方向飞奔。
途中,他还时不时收到来自对象的投喂,糖果、饼干、糕点...什么都有。
李天佑一边嘎巴嘎巴地嚼着,一边思维都快发散到天际了,宋奶奶该不会把家里所有的零食,都塞到宋向暖的挎包里了吧?
一路骑到了冰场,此时的售票窗口早已排起了长龙,果然跟他们想法相撞,打算趁着天气好来滑冰的人不在少数。
将自行车停好后,两人便加入了排队大军。
“你瞧那儿。”宋向暖像是瞧见了什么,兴奋地指着冰场:“这滑得也太顺了,真好看。”
李天佑顺着她指的方向瞧过去,就见不远处的冰场里有个身影正亮出“燕儿飞”的花样,身子绷得直溜,浮腿往后一抬,在冰上不住地转,边上看的人不仅自觉地让出了足够的空间,还特别捧场地鼓着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