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每一个案件都有着其背后的复杂性和重要性(1/2)
看到这个名字,郑建国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模糊的形象,但具体细节却又有些遥远。他只记得这似乎是和学校有关的案子,可具体发生了什么,一时间竟有些想不起来。
他用力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心中满是懊恼,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怎么能忘了呢,最近忙得真是昏头了。”他知道是自己这段时间太忙,忽略了这个案子。
但他也清楚,每一个案件都有着其背后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尤其是这种长时间没有进展的案子,说不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他轻轻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脑后,眼神透过窗户,望向远方那被夜色笼罩的城市,陷入了沉思。
他的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不断闪现出各种可能的画面。这个张校长到底牵扯到什么事情?是学校内部的贪污腐败,挪用了学校的教育经费,去满足自己的私欲?
还是涉及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校园霸凌、食品安全之类的?又或者是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这些疑问在他的脑海中不断盘旋,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让他愈发觉得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个案件。
然而,他手里现有的资料实在是太有限了,几张皱巴巴的纸张,上面的字迹有些已经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让他全面了解当时发生的事情。
那些零散的文件和简短的记录,就像一幅残缺不全的拼图,少了关键的几块,怎么也无法拼凑出完整的画面。郑建国意识到,要想重启这个案件的调查,必须先掌握足够多的信息。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了办公室的门口,突然想到了王天。王天是警局里出了名的细心和负责,对案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方法。
他总能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各种繁杂的资料中找到关键的线索。郑建国相信,只要交给他这个任务,他一定能把所有关于众晨中学张校长的资料都找全。
郑建国拿起桌上的对讲机,那冰冷的触感从手心传来,他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王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说完,他把对讲机放回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一下又一下,像是在敲打着自己焦急的内心,等待着王天的到来。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进来。”郑建国说道。王天推开门,走了进来。他穿着整齐的警服,每一个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身姿挺拔得像一棵苍松。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坚定。“郑队,您找我?”王天敬了个礼,那标准的动作仿佛经过千锤百炼,问道。
郑建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示意王天坐下。“王天,你知道众晨中学张校长那个案子吧?”郑建国问道。王天点了点头,神情认真地说:“有印象,郑队,这个案子好像已经搁置很久了。
我记得当时初步调查的时候,就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只是后来因为其他大案,就被搁置下来了。”
郑建国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没错,这个案子已经半年没有任何动静了。我刚刚简单看了下资料,发现了解得太少。
你去把关于众晨中学张校长的所有资料都找全,越详细越好。包括学校的相关文件、张校长的个人档案、案件发生时的所有调查记录,还有和这个案子有关的证人证言等等。
我要对这个案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说不定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大阴谋,不能再让它继续沉睡下去了。”
王天神情严肃,用力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郑队,您放心,我一定把资料找全,绝不辜负您的信任。”说完,他转身快步走出了办公室。
王天动作很快,不出半天就抱着一个大大的纸箱,一路小跑着来到郑建国的办公桌前。他的额头上满是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警服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了一大片。
他重重地将纸箱放下,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郑队,可算找全了!”王天长舒一口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满是自豪。
他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接着说道:“我跑遍了学校的档案室,那里面的资料堆得像小山一样,我在里面翻了个底朝天;
又去了教育局,磨破了嘴皮子才拿到相关文件;还去了当初负责初步调查的科室,把他们压箱底的资料都翻出来了。总算是把关于张校长的所有材料都凑齐了。”
郑建国停下手中正在翻看的文件,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站起身,走到王天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辛苦你了,王天。
你这股子认真劲,是咱们警局的宝贝。快说说,这里面都有些啥?”
王天赶忙拿起一份文件,边比划边介绍:“这里面有张校长详细的个人档案,从他的求学经历到工作履历,每一个细节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还有学校近三年的财务记录,每一笔收支都有明细,我还特意核对了好几遍,就怕有遗漏;
另外就是当时接到举报后,咱们警方和教育局联合做的初步调查材料,包括证人的口供、现场勘查记录等等。我把所有相关的资料都按顺序整理好了,郑队您查看起来会方便很多。”
郑建国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干得漂亮,你先去休息会儿,接下来就看我的了。”
王天离开后,郑建国将纸箱里的材料一件件摊开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材料堆积如山,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他戴上老花镜,那副有些破旧的老花镜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破案的日夜。
他的目光首先落在张校长的个人档案上。
档案封皮已经有些泛黄,边角也微微卷曲,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郑建国轻轻翻开,里面是张立明的照片。照片上的张立明,面容和蔼,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眼神中透着一股沉稳和自信。
他身着一身得体的西装,那西装的线条笔挺,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严谨和干练。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看起来的确是一位温文尔雅、值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
郑建国仔细地阅读着档案内容,嘴里轻声念叨着:“张立明,五十二岁,在众晨中学当了八年校长。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教师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
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路从师范院校毕业,然后投身教育事业。他在教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发表过数篇教育类的学术论文,在业内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他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档案上的这一行字,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这样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怎么会和案件扯上关系呢?
原来半年前,教育局审计科一个年轻审计员林悦正全神贯注地对各学校的财务账目进行例行抽查。
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众晨中学食堂采购账目上,突然定格在了其中一笔采购肉类的支出数额上。她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那笔支出数额高得简直离谱,按照她平日里对市场价格的了解,以及根据学校学生数量估算出的合理用量,这个花费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
林悦咬了咬嘴唇,心中涌起一丝不安。她知道这种异常很可能意味着账目存在问题,但又不敢轻易下结论。犹豫了片刻,她连忙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办公室另一头经验丰富的科长陈宇桌前。
此时的她,声音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紧张:“陈科长,您快看看众晨中学这食堂采购账目,我觉得不太对劲。”
陈宇正埋头审阅一份文件,听到林悦的话,他扶了扶那副已经有些年头的黑框眼镜,抬起头来,眼神中透着沉稳与专业。他接过林悦递来的账目,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仔细查看了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