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1/2)
拍卖会开始的这天,哪怕他们重新找的场地,整个拍卖场也坐满了人。
国博的马馆长、故宫博物院的舒馆长,保利的陈凝香,还有其它地方博物馆的人。
这些人都是冲9000年的木碗来的,更确切的说是冲9000年木碗后面那条线索来的。
唐青的拍卖行为了打响名气,现场直播间都开了几个。
而且每个直播间的工作人员,都反复的介绍各大博物馆的人,以此来吸引人。
赖德心准备的拍卖品,用唐青的眼光来说,他就只看起3件。
一件是穿插在拍卖中场的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
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是当时陶瓷工艺与漆器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它巧妙地以瓷器模仿出了着名的雕漆(剔红)效果,展现了乾隆官窑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技艺。
在湾湾博物馆里,就有一件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
它的材质与工艺瓷胎,低温色釉(仿朱漆釉)、雕刻、低温烘烧木胎或金属胎,多层髹漆。
视觉与触感追求漆器质感,但仍具瓷器光洁漆质温润,雕刻棱角更圆柔,典型漆器光泽。
它的代表性纹饰是缠枝莲、锦地纹、卷枝番莲纹、八宝纹、菱格朵花锦地纹、回纹等。
它的款识标识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
它的主要功能是陈设、文房用具(称“书灯”)宗教供具所用。
它是创新点以瓷仿漆,工艺跨界传统雕漆工艺的精品代表。
“仿剔红”工艺解析
“仿剔红”指的是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用瓷器来模仿雕漆(剔红)的独特工艺。
通过模仿雕漆(剔红)复杂工艺,瓷器最终达到了“仿漆”的视觉效果,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清乾隆仿剔红烛台造型繁复精巧,常见多层承盘(如两层或三层)。
通过子母口而拼接,烛插部分的设计也很细致。
拍卖的仿剔红瓷器上是“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描金款,书写工整。
这类器物均属乾隆官窑的精细之作,专供宫廷使用。
所以此款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出来,就受到各博物馆和私人的争相竞价。
“这位女士出360万第一次,还有没有加价的?”拍卖师扯着嗓门喊道。
唐青腚眼一看,出价的正是保利陈凝香。
唐青的估价,此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的价值至少破千万。
“这边这位男士,直接加价200万,现在达到560万。”
唐青看了一眼举牌的男士,此人他不认识,而且是第一次见。
就是不知道是博物馆的人,还是私人收藏者。
显然他知道此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的价值,所以直接加价200万。
自从此男士加价之后,其它人也竞相加价。
各博物馆的人加价,都是每次加最低价,然后一点一点的往上涨。
主要是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的仿剔红稀有,反正唐青只记得湾湾博物馆里有一件。
在其它地方,唐青都没有听说过这个颜色。
当价格加到900万的时候,就只剩下保利的陈凝香,还有刚才的那位男士竞争。
唐青看着两人相当有意思,他们俩肯定认识,而且还相当熟悉。
因为陈凝香每喊一次价,就瞪那位男士一眼。
而那位男士,则是一直笑脸面对陈凝香。
唐青觉得这两人私下里,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最终,那位男士以1010万拿下清乾隆时期的仿剔红烛台。
中途休息的时候,唐青本来想去打听此男子到底是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