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红楼帝业 > 第267章 休弃之妇,未亡之人

第267章 休弃之妇,未亡之人(1/2)

目录

第267章休弃之妇,未亡之人

赤日当空。

薛家大宅的內宅,芭蕉倦卷,蝉鸣聒耳,更显庭院深寂。

伴著薰风热浪,薛锦隨著薛蟠穿过抄手游廊,步入了厅。

薛姨妈正坐在厅內的椅子上,一丝不苟地綰著髻,插著一支碧玉簪。她见薛锦、薛蟠进来,忙放下了手中的青瓷茶盏。

薛锦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请嫂子安。”

薛姨妈微笑著頷首,先请薛锦落座,却不急著说正事,紧接著屏退了侍立厅內的丫鬟僕妇们。

一时厅內唯余薛姨妈、薛锦、薛蟠三人。

薛姨妈这才对薛锦笑道:“这般大热天,又是午时,劳你过来,原是今日得知之事实在叫人惊奇,真真不曾想到,那位竟是龙子凤孙,如今已认祖归宗为皇子,还册封郡公了。这般际遇,真真是戏文里也不敢这般编派!”

薛锦笑道:“此乃天大的喜事,嫂子合该庆贺一番才是。郡公爷身份如此尊贵,宝釵虽为妾室,如今却也比那寻常人家的正头娘子都要强不少了,再不算委屈了。”

薛姨妈听了,嘴角微微一弯,似是欣慰,又似有別样思量。她沉吟片刻,忽道:“我心里头盘算著,想携蟠儿再度进京去。”

薛蟠一听此言,立刻拍手附和:“极是!极是!京中繁华,岂是江寧可比早该去了!”他眼中放光,已在憧憬神京的酒肆歌楼、热闹喧囂,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

薛锦问道:“嫂子怎的又起了这念头前番进京,可是颇多坎坷。”

薛姨妈面色沉静下来,缓缓道:“你晓得的,两年前我携家带口上京,一路上惊涛骇浪。先是运河之上,竟遭遇凶悍水匪,航船被围,刀剑加颈,险些全家俱丧,葬身鱼腹。天幸……天幸得郡公爷那时节恰巧路过相救,这才保全了我等性命,也因此一段渊源,才將宝釵许与他为妾。”

她语声微顿,似仍心有余悸,继续道:“谁知祸不单行,入京后,皇商的差事竟丟了,我娘家兄长那时亦遭了贬斥,不大能顾得上咱们薛家,反倒向我索要钱財。彼时我是真真嚇破了胆,只觉得京中步步凶险,这才仓皇收拾,带了蟠儿迴转这江寧来。”

说到此处,她语气一转:“然如今时移世易,大不相同了。托郡公爷的洪福,皇商的资格已然恢復,家中各处生意也有宝釵在京中掌管,条理分明。我与蟠儿进京,正可与宝釵彼此有个照应。”

她眉间微蹙,透出些烦难:“再则,江寧那些旁支亲族,一直颇不安分,盯著我们孤儿寡母的基业,心思活络得很。我的娘家……王家,更是遭了灭顶之灾,彻底败落了。我与蟠儿留在这江寧,反要时时防人算计,有何意味”

她目光转向一旁躁动的薛蟠,略一犹豫,终是直言道:“况且,我私心里揣度著,以郡公爷的才具身份,既已归宗,来日封王亦是可期。我若进京,就近也好襄助宝釵一二……那侧妃的位份,未必不能爭上一爭。宝釵一个人在神京,身边连个撑腰的娘家人都无,终究不成体统。”

这一番话,薛姨妈竟是说得条理分明,深谋远虑,將家中形势、宝釵前程皆算计得清清楚楚。

薛锦听完薛姨妈一番进京的打算並其中关窍,垂首默然,半晌方抬起头来,缓声道:“嫂子所见极是,深谋远虑。只是这京师重地,非比寻常,一举一动皆须谨慎。依我之见,进京之事虽好,却也不必急在一时,更不可贸然而行。嫂子莫若先修书一封,遣人送至京中,交与宝釵。一来,將这番意思说与她知,须得她点头方可;二来,必得探一探郡公爷的口风,若得郡公爷首肯,方是万全之策。倘若郡公爷不乐意,嫂子贸然去了,反倒不美。”

薛姨妈听了,连连点头,手中帕子不觉攥紧了几分:“正是这个理儿!我原也这般思忖。必得先写了家书去,將进京的缘由细细向宝釵说明,更要求得郡公爷的恩典。这般方是正理。”

言至此,她话音微顿,一双眸子凝注在薛锦面上,目光里带著几分斟酌,更有几分深意,轻声道:“还有一桩事,欲与你商议。我意欲带了宝琴那丫头一同进京。一则,她早先已是许给郡公爷的人了,早晚总要过去,此时同行,倒也便宜;二则,路上有她作伴,也免我长途寂寞。不知你意下如何”

说完,她面对薛锦的神色,带上了殷殷的期待。

她口中虽这般说,心下却另有一层不便明言的计较:那郡公爷的心思,她瞧著,对宝琴自是不同。若只她与蟠儿进京,只怕郡公爷未必乐意;然而,若添上宝琴同行,郡公爷念著这丫头,必然欣允。

薛锦心內犹豫,不过,他见薛姨妈期待地盯著自己,沉吟后终是点头道:“嫂子思虑周全。琴丫头既已许了郡公爷,早去京中也是正理,此事但凭嫂子做主便是。”

薛姨妈见他应允,心下大喜,眉眼间便漾出笑来,连声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薛蟠在一旁,见母亲与叔父絮絮不休,坐得不耐烦了,便忙不叠地站起来,道:“妈与叔叔在此继续商议,我还有事,先退下了。”

话音未落,人已一溜烟去了,想必是急急寻他那班狐朋狗友吹嘘去了。

薛锦见薛蟠离去,自己不便独与嫂子久坐,遂也起身告辞。

薛姨妈將薛锦送出厅,隨即来至自己居住的院落,吩咐丫鬟研墨铺纸,她迫不及待,亲自动手落笔写起了给薛宝釵的家书。

笔尖在纸上沙沙移动,她时而疾书,时而顿挫,將一腔思虑、满腹期盼,尽数倾注於字里行间,竟不觉暑热,只盼这书信早日飞入京师,成就她一番苦心谋划。

……

……

五月二十三这日,神京之地也是烈日当空。

这日午时,东郊三里外一所僻静宅院里驶出一辆马车,前后不过跟著两三个僕从。

拉车的马儿惫懒,蹄声嘚嘚,踏在发烫的官道上,显出几分疲態。

车內坐著的,则是王熙凤和平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