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刀客的悲歌(2/2)
与那些石头里榨油的各方势力相对比而言,这位龙湾韩大帅算是讲道理的,目前暂时还没有养成白嫖的习惯。
征调大令下来的那一天,正是白露节。在这个时代的关东,白露节是很有讲究的,挖参的、采药的、伐木的、割苇子的,都要祭拜闯关东讨生活的先驱——老把头孙良,保佑顺顺当当,丰收在望。
有条件的苇户,尤其是各家苇霸,还会杀猪宰羊,酹酒上供。
全家人和和美美的吃上一顿饭。
所谓“雷公不打吃饭人”,然而龙湾韩大帅比雷公还邪乎,征调大令一下,苇霸们为了表忠心,撵在刀客们的屁股后面,催促成行,赶紧前往玻璃套子集结编队。
一时间,刀客纷纷收拾行囊,背起扇刀,跨上步枪,走出家门。
兵凶战危!
光棍汉子最洒脱,腿肚子贴着灶王爷,走到哪里都是家。即便战死也是无牵挂,而要是打两次大胜仗,就能揣满腰包,回来娶一房俊俏的小寡妇。
而有家有口的却最是难过,要告别妻儿老母,这一别可能就是生死相隔。
杜少陵的“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诚如是也。
没办法,这狗日的世道就是如此……
刀客们有马的就骑马,没马的也没关系,会有苇霸给提供大挂车,一车能拉七八个刀客,顺便还装载物资。
西大洼的得财窝棚、海坨子的乐胜窝棚、两家子的姜家老店、四棵树的唐家窝棚,这四处窝棚出人最多。
西大洼苇场带头的是苇霸孙小坏,然后是两家子的钱祥子、四棵树的唐老瘸子、海坨子的郝大宝。
总计八百五十名刀客,只用一天半时间,就集结到了玻璃套子。
而带着五十名精锐骑兵的第一团副团长二迷糊,早已经在玻璃套子静候。
所有征调而来的刀客,都将由他带领。
根据鲁大士与王剑壬做出的作战部署,二迷糊主要职责就是利用八百里旱海的地形优势,坚壁清野,并率领刀客尽可能的阻碍叛匪大军进程。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伺机朝着长岭县城方向机动。
要知道,满蒙叛匪可是上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的粮草消耗都是非常恐怖的数字,至少也得是三万斤粮食。
所以,粮草供应必然是一个大问题,光靠劫掠只能解决短时间内的粮草供应问题。此外,郑家屯的洮辽镇守军对满蒙叛匪的后勤补给路线也会构成巨大威胁。
根据王剑壬得出的推测结果:满蒙叛匪大军携带的粮食,自从进入八百里旱海之后开始算起,最多只能吃七天左右。
即便能够劫掠到一些粮食,那么延长到十天也就是极限了。
所以,这是不是就有缝可钻了呢?
有!
但是,却属实没那么容易钻。
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被撅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