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还得是老兄弟那边的靠谱!(2/2)
这让先前忐忑不安的女孩子,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还好,没给家里招丑。
但皇后娘娘这种都安抚一番的样子,却让这些贵妇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到底是选了谁家的姑娘?
都暗自再心里下定了决心,回去问问自家孩子,是怎么作答的。
一场宴会匆匆忙忙的举行,又云里雾里的结束,让京中勋贵夫人们心痒的很。
等朱元璋和朱标,来到坤宁宫的时候,就见到马皇后、儿媳妇和大孙子正在哪里围着案几,正在观看那些作答的试题。
朱雄英正在观看的是汤昭珩的试卷,这张试卷的字迹十分秀气,笔角却又十分分明,看起来十分爽利,看起来,这位汤家小姐,不似只有表面的书卷气。
结尾对于粮价的作答,让朱雄英也十分的满意,上面写道:“应天稻米,约两分至三分一石,粟米约为五分,黑豆约为四分...”
这上面的写的粮价,和目前应天中的粮价相差无几,洪武初年,大明白银还没有这么多,民间多用宝钞,那时候,随着宝钞的滥发,粮价十分不稳定,一贯钱到两贯钱不等,百姓多用铜钱。
可随着宝司的建立,市舶司的开放,宝钞的信用开始提高,白银在民间的流通也更为频繁,一贯宝钞可以在宝司中直接兑换一两银子,这让大明民间,多用银来作为价格标准。
今年,粮食在应天的价格有些偏低,这是因为江南运粮铁路开通之后,江南的粮食几乎无损的来到南京,既快速,又高效,让应天的粮价变低了。
这些女子之中,不是没有人回答出来粮价,但能回答的这么详细,这么准确的,只有汤昭珩一人。
“怎么样!看出来点儿啥了吗!”老朱进门就问道。
朱雄英抬头,说道:“爷爷,爹,你们看这个!”说罢,便将手中的纸张递了过去。
老朱和小朱凑在一起一看,朱标赞道:“这是谁家的女儿,对京城粮价知道的如此清楚,必然是心系百姓,不是那贪图享受之人。”
老朱也点了点头,看到了汤昭珩的名字,说道:“大孙,你的意思是?”
朱雄英说道:“全凭皇爷爷做主!”
...
京中琐事众人忙,新年新事已传扬。确有东平海波事,酣战平息庆盛况。
正月,常茂这位国公爷却也没有闲着,解决了足利义满的隐患之后,便迅速的拿下了整个四国岛,与南朝的九州岛,隔海相望。
凡是长眼睛的就都知道,这九州岛就是大明嘴边的一块肉,大明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只在于怎么吃,用什么方式吃。
为此,日本南朝人战战兢兢,这南朝天皇,甚至于想要投降,却被他们的臣子给按住了。因为北朝的教训就在眼前,这天皇投降了之后,日子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但他们这些臣子,好像都被打土豪分田地了。
所以坚决的反对投降,还派出了使者跟明军谈了谈,明军坚决的表示,他们不会侵犯日本南朝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