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东线进行时(1/2)
“呃......妈的,冷死老子了。”
“这鬼地方,不该是西伯利亚出身的人来才对吗?”
“西伯利亚早就剩下一半都不到了。”
1936年2月中旬。
比俄罗斯冬天还要以严酷着称的芬兰。
隶属苏联北方方面军的士兵挤在篝火前,冻得瑟瑟发抖,不住咒骂。
起初,他们听说要去芬兰作战时,心情甚是愉快。
因为在苏联人眼里,芬兰不过是个小国。
它不像在大战中曾让俄军和德军都吃尽苦头的波兰,也不像图哈切夫斯基改革下,积累了大量装甲力量的xxx。芬兰贫瘠的土地、薄弱的工业,使它看上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波兰、xxx这样“强敌”。
事实上在沙俄时期,这三地中xxx黑土区和波兰确实是工业与农业重镇,而芬兰则相对落后。
并且在革命与大清洗的真相被掩盖的苏联内部,这种“芬兰弱小论”也无人去质疑。于是,他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踏入了这片雪国。
然而很快,苏联士兵就意识到,他们来到了一个不该来的地方。
这里是地狱。
白茫茫的雪,仿佛无尽的废墟,而雪堆深处,潜伏着一个个要他们命的怪物。
咚咚咚咚──
声音再次传来。那是死亡的前兆。
“等下......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
“妈的!快起来!快!”
远方的风声里,夹杂着小型机械转动的低鸣。
士兵们的脸色像冻坏的伤口一样惨白,他们慌忙举起武器,将枪口探出战壕。
——来了。
“它”又来了。
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在惊恐中搜寻着逼近的死亡。
“那边!在那里!”
“开火!不快点打就......”
轰隆!!
迟了。
呼喊声刚落,战壕的各处已被炸成火海。
“是哥利亚!”
“别让它进战壕!”
咚咚咚咚──
那不是别的,正是芬兰军的哥利亚遥控炸弹车。
这尼古拉·特斯拉亲手造出的杀人兵器,涂着雪地迷彩,悄然在冰雪里突进,猛扑向苏军阵地。
“哈卡-佩莱!(HakkaPalle)”
“哈卡-佩莱──!!”
伴随着巨响,穿着冬季伪装服、脚踏滑雪板的芬兰士兵高声呐喊,手中的“苏奥米”冲锋枪喷射出火舌,扑杀向惊惶失措的苏军。
“不要慌!要是现在乱了阵脚,等着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一名军官挺直了身子,试图稳住人心。
“先整队,快,机枪阵地重新......呃?!”
砰!
然而,他的话戛然而止。
一个冷冰冰的子弹,精准地贯穿了他的头颅。
“哈......”
苏联士兵们心知肚明。
这世上能在没有任何反光痕迹的雪地里做到如此精准狙击的,只有一个人。
“是白色死神!”
“啊啊啊!”
“快趴下!”
“白色死神”西莫·海耶(SioH?yh?)。
这位芬兰传奇狙击手,在战争爆发没多久,就已经让苏军闻风丧胆。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该死,该死!那家伙是什么怪物?!”
“子弹根本打不中他!”
而芬兰的天空,也有属于它的传奇。
“喂,尤蒂莱宁,没事吧?”
“哈哈!我没事,这种瞎眼子弹怎么可能打中我。你才要小心点,卢卡宁。”
那便是芬兰第24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们——
包括埃伊诺·伊尔马里·尤蒂莱宁(EoIlariJuutien),历史上非德籍飞行员击坠数世界第一,被命中次数最少的纪录保持者。
以及同样来自芬兰,另一位王牌飞行员,埃伊诺·安特罗·卢卡宁(EoAnteroLuukkanen),在原本的历史中,他击落了56架敌机,是世界排名第284,芬兰排名第三的空战英雄。
而另一位未来的王牌飞行员,命运多舛的尼尔斯·爱德华·卡塔雅南(NilsEdwardKatajaen)虽尚未登场,但在前二人的率领下,规模不大的芬兰空军,竟真的在没有德意志空军支援的情况下,狠狠压制住了苏联空军。
“进攻!进攻!”
“把俄国佬统统赶出去!”
“嘿!奏起波尔卡舞曲!”
“卡累利阿大地啊,那唯一的美好记忆,自心脏深处传来旋律,演奏者的手指已开始弹奏《谢基耶尔维波尔卡(S?kkij?rvenpolkka)》!”
依托雪地作战的天赋、狙击手与飞行员的英勇、以及让俄国人都难以忍受的严冬,芬兰军反过来将苏军逼退。
别忘了,苏军才是入侵者。
小国芬兰,竟能把庞大的苏军打得狼狈不堪。
“你们这群饭桶!居然在区区芬兰丢人现眼!你们还配叫军官吗?!配吗?!”
库里克将军那颗闪闪发亮的秃头,已经因愤怒涨得比苏维埃的红星还要鲜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