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是慕容复的舅舅 > 第八十九章 出使大理

第八十九章 出使大理(1/2)

目录

“我大宋马政疲惫,历年所产之马,多为驽马,不堪军阵驱使,那西贼又截断西域劵马道路,这才导致我大宋军中战马奇缺,也正因此,在与西贼的交锋中屡屡处于劣势!

臣以为当今之际,应向周边他国购买战马,充足军中,引以时机,一举破贼!”

见蔡确侃侃而谈,众臣一阵无语,这是连演都不演了!

要说这不是官家和蔡确提前商量好的,谁信!

但问题是官家为什么要把话题引到购马上,难道是真的要跟西夏开战,还是说西夏那边有什么变故,让官家发现了机会?

能站在这里的人,就没有傻子,都看出了赵顼和蔡确一唱一和的双簧,不同的地方只在于想的深浅而已。

赵顼显然并不在乎别人有没有看出他在设局,即便看出又能如何,都要按我的剧本来走。

他淡淡开口:“诸卿以为蔡确所言如何?”

“臣以为蔡司农所言有偏颇之处!”武将阵营中走出一人,身材高大,神情倨傲。

蔡确闻言斜眼去看,见到那人后,又旋即收回目光,默然不语,无他,此人乃是庆州知州,节制泾原兵马,曾大败过西夏,颇有功绩。

更关键的是,他还是当今太后的伯父,高遵裕,蔡确不愿与其争锋!

赵顼见他出列,便笑着道:“蔡确虽有报国之心,但确不通军事,言语有失妥当也是难免,还请你来斧正一二!”

高遵裕见官家言辞和蔼,对他颇为尊敬,心中也是熨帖,便行礼道:“回官家,蔡司农所言并无大错,只是他说晚了,这些事我们早就做过了!”

“西军战马多来自吐蕃青塘部,后于熙宁七年又从大理引入滇马,是以境外买马并非鲜事!

马者,兵之本也,辽人一兵正,需配三马,而我大宋一营马兵,马不过数十,如此差额,从何处可购?”

赵顼闻言也是默然,他知道大宋缺马,却没想到已经缺到这种程度了,半晌开口道:“这两处便不能再增加购马数量吗?”

枢密使上前道:“官家,西蕃各部岁供马万余匹,若是施压之下,或能得马两万余,这大概便是其极限了!

而大理历年供马不过一两千匹,如今价格还提的颇高!”

吴充也跟着上前道:“太宗时一匹战马价格不过二十余贯,而如今三等马便需六十到八十贯,上等战马价格更是将近两百贯!增加战马之时,官家还需三思啊!”

赵顼听完这些话,也感到脑壳发痛,怎么买个马,还有这么多麻烦啊!”

“呵呵……”王珪见状笑着上前道:“官家倒也不必忧愁,枢密使与相公所言固然属实,但把各种问题混杂一起,难免让人手足无措,老臣以为不妨分开来看!”

赵顼眼前一亮,忙问道:“何解?”

王珪含笑道:“我们先把相公所言放到一边,单看战马供应的问题,我军缺的是马,在眼下情况的多出一匹马也是好的,既然不能一时补齐,那便慢慢补充便是,无论青塘马也好,还是大理马也罢,能多买些总是好的!”

赵顼闻言点点头,目露赞赏,鼓励王珪继续说下去。

王珪又道:“至于相公所言的价钱问题,都是可以谈的嘛!即便谈不了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办法,比如茶、盐之类,都是可以降低成本的!”

“善!”赵顼大喜,指向王珪赞赏道:“此乃老臣谋国之言!”

王珪淡然一笑,瞥了面色僵硬的吴充一眼,心中不屑道:“就你还配当宰相,官家要的从来不是给他提出问题的人,而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赵顼又道:“那眼下的问题就成了,如何让他们多买些马给我们了?”

枢密使道:“西蕃那边简单,青塘诸部如今依靠我大宋,官家可下一封旨意,给其封赏,令其每年供马两万,再以市价或相应的货物抵折便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