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关于全人类细胞改造计划的开端发展与其造成的后果》下(1/2)
末世021年,虽收集了大量数据但并无实质性进展,DND内部提出利用病毒载体构建与优化〔HAFL-I机制〕:
基底病毒选择:选择狂犬病病毒(RabiesVir)作为基底,因其具有高度的神经趋向性,能有效穿越血脑屏障,靶向中枢神经系统。通过〔HAFL-I机制〕,初步削弱其急性毒性,保留其感染和递送基因的能力。
永生化模块植入:将源自〔海拉细胞〕(HeLaCells)的端粒酶激活基因序列(永生化模板)进行裁剪和优化。
干细胞定向分化诱导:利用iPSCs的多能性,编码使其在感染后能向特定组织细胞分化的指令。
同年10月,全身细胞活性提升技术:基于初期全球数据,实现较为初步的全身细胞年轻化技术,并有以下成果:
体外细胞测试:在培养的人体细胞系中测试感染效率、端粒酶活性提升幅度以及细胞分裂次数。
实验证实,被感染的细胞(称为“无限细胞”)成功突破了海弗利克极限,持续分裂超过100代而未衰老。
动物模型测试:使用灵长类动物(如食蟹猕猴)进行体内测试。
初期结果显示,受试动物出现了创伤愈合加速、毛发再生等年轻化迹象。
然而,在持续观察中,部分动物后期出现了神经退行性症状(与狂犬病毒毒性残留有关)和组织异常增生(早期癌变迹象)。
这些风险信号被DND高层以〔技术迭代中可以解决〕为由压下。
末世022年初,〔体HAFL-I机制〕第31次大型测试,N-V9万人级实验在太平洋某私人岛屿进行,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受试者仅出现轻微流感症状后迅速恢复。
一个月后,100%受试者生理指标显示全身细胞端粒酶活性显着提升,细胞状态更新至V9.0标准,这意味着〔不老计划〕的第一步终于迈开。
该实验结束后仅三个月,包括大卫杨在内的理事会所有成员都接受了全身生物活性——N-V9诱导剂升级,实现了初步的全身细胞年轻化。
在尝到了甜头后,理事会不满足于开发的进度,希望加快版本迭代,使自己保持在尽可能年轻的状态。
尽管部分科学家提出需要更长的观察期来确保N-V9的长期稳定性,但理事会对永生不老的渴望压倒了对风险的谨慎。
于是DND研发核心决定提前实施GBSN9.0,为全球人类细胞进行更新,以加快N-V10的研究。
此时距离上一次GBSN8.0更新只过了半年,但核心赞助者们对此类操作已习以为常,并未给予超出常规的关注。
——结果——
全球生物活性升级计划与意外事件
末世022年末,DND启动GBSN9.0计划,旨在通过大气输送系统,使用N-V9诱导剂对全球生物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数据采集。
执行过程:
·022年10月18日:升级程序启动,N-V9诱导剂通过全球大气输送系统进行部署。
·022年11月1日:部署完成,N-V9诱导剂开始通过全球大气输送。
·022年11月-次年1月:诱导剂通过大气环流实现全球覆盖,生物监测显示细胞活性指标显着提升。
·023年1月-2月:全球生物样本数据显示端粒酶活性稳定上升,细胞再生指标达到预期。
·023年1月13日:监测系统发现异常生物反应。
墨西哥一农户突然出现恐水,呼吸急促,身体扭曲,表现出强烈攻击性的症状。但因无法查明生活轨迹被判断为普通狂犬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