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1192章 一一九〇章 盘外布子

第1192章 一一九〇章 盘外布子(1/2)

目录

天会十一年十月初一的黑龙江口,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刻刀,刮过「海东青号」的甲板,也刮过木筏上每一个蜷缩着的身影。

寒风如同无数把冰冷的刻刀,从西伯利亚荒原席卷而来,刮过浑浊的江面,带着刺骨的寒意和细碎的冰晶。黑龙江的入海口已不复夏日的汹涌,流速明显减缓,水面上漂浮着越来越多的冰凌,相互碰撞,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预示着全面封冻在即。

就在这片愈发凝滞、即将被冰封的入海口,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上演。

江面已经完全被浮冰所覆盖,大小不一的冰块相互碰撞、挤压,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阻碍着船隻的前行。船头那简陋的破冰撞角,每一次撞击都让整个船体剧烈震颤,仿佛下一刻就要散架。

康师闻站在驾驶舱,脸色凝重如铁,双手死死把着舵轮,眼睛紧盯着前方越来越密集的冰区。锅炉已经烧到了极限,黑烟滚滚,但速度依然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班长!右舷后方!有大片冰排靠过来了!」了望哨兵的声音带着惊恐。

一旦被流动的冰排彻底困住,等待他们的将是船毁人亡,被冻结在这片酷寒的海域。

「左满舵!所有人,用工兵铲、长杆,推开靠近的冰块!」康师闻嘶哑地吼道,声音淹没在风浪和冰块的撞击声中。

战士们和还能动弹的幸存者们,纷纷拿起手边一切能用的工具,拼命地抵住、推开那些试图挤压过来的浮冰。这是一场与自然的殊死搏斗,每一秒都漫长如年。

赵多富也拿起一根长杆,奋力抵住一块巨大的浮冰,虎口被震得发麻。她回头看了一眼木筏上紧紧抱在一起、面色青紫的父皇和幸存宗室,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紧张。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身猛地一震,仿佛冲破了某种无形的屏障!前方的冰凌骤然减少,虽然依然寒冷刺骨,但海水的涌动变得不同,视野也豁然开朗!

终于,「海东青号」发出一声仿佛用尽全力的嘶鸣,猛地冲破了最后一段浮冰密集区,眼前是一片灰蒙蒙的、波涛汹涌的海域——间宫海峡咸腥而凛冽的海风瞬间取代了江风的土腥味。

「出来了!我们冲出来了!到海里了!」了望哨兵发出劫后余生的狂喜呐喊!

他们终于赶在黑龙江口彻底封冻之前,冲出了间宫海峡,进入了相对开阔的鞑靼海(库页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域)!

虽然海面上依然有浮冰,但已不再是那种致命的、挤压式的冰封。「海东青号」拖着木筏,如同挣脱了囚笼的巨兽,发出了更加欢快的轰鸣,向着东南方向破浪前行。

约一个时辰后,海风依旧寒冷,但阳光挣扎着穿透云层,洒在波光粼粼(夹杂着浮冰)的海面上。经历了生死时速的众人,终于有机会喘一口气。

「看!那边!有陆地!」眼尖的信王赵榛首先指着东南方向喊道。

众人精神一振,纷纷挣扎着望去。果然,在灰蒙蒙的海平线上,只见海天相接之处,一道漫长而低缓的黑色海岸线轮廓逐渐清晰。

随着距离拉近,海岸线的细节也开始显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座矗立在岸边高地上的、巨大的、缓缓旋转的风车!巨大的叶片在寒风中稳定地转动,带着一种超越时代的工业力量感。

接着,可以看到一个简陋却功能完备的码头轮廓。码头上,赫然矗立着与金陵燕子矶相似的蒸汽吊臂,正冒着白烟,缓慢而有力地将货物从一艘停靠的船只上卸下。那艘船的样式颇为奇特,船首装有巨大的鱼叉发射架和卷扬机——正是一艘明海商会的捕鲸船!此刻,它似乎刚刚结束一次捕捞归来,或是正在进行补给。

更让人心安的是,码头上飘扬的旗帜——鲜艳的红底金日明月旗!那是大明的旗帜!

随着船只不断靠近,海岸线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艘悬挂着奇特旗帜(北冥都督府白鲸海军旗)的船只,它们体型不大,但结构坚固,正在海面上作业,有人惊呼那是在捕猎巨大的鲸鱼!更远处,一个简陋却繁忙的码头轮廓出现,码头上竖立着高大的风车正在缓缓转动,还有那熟悉的、喷着白汽的蒸汽吊臂正在装卸货物!

一片充满人工痕迹、生机勃勃的港口景象,与身后那片蛮荒、绝望的北地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对比!

韦太后激动得嘴唇哆嗦,几乎说不出话。赵佶也挣扎着站起身,难以置信地望着那片越来越清晰的城镇。

「那里…那里是?」赵佶声音干涩地问。

赵多富走到他身边,海风吹拂着她的发梢,她的目光坚定而自豪:「父皇,太后,那里就是大明北冥都督府下辖的永归县。我们,到家了。」

「永归县…」赵佶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

赵多富继续道,声音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此地于宣和六年,嗯,按明国纪年,是永乐五年,便已设立。」

「宣和六年?!」赵佶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大了许多,干裂的嘴唇哆嗦着重复这个年号。赵佶如同被一道闪电击中,猛地转头看向女儿,眼中充满了极致的震惊和荒谬感!「那时…那时朕…」

那时他还在东京汴梁的皇宫里,享受着「丰亨豫大」的太平幻梦之时,醉心于他的书画金石,何曾想过,远在这八千里之外的苦寒绝域,那个他一度视为疥癣之疾的「明教妖女」,竟然在那时就已经将手伸到了这远在天边的苦寒之地,在金国的后院悄无声息地在此设立了县治,埋下了一颗钉子?!这是何等深远的战略眼光!这简直是在棋局开始之前,就已经在对手想象不到的棋盘之外的地方落下了棋子!

巨大的震惊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悔恨与后怕的情绪冲击着他刚刚复苏些许的神智,让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望着那片陌生的土地。

赵多富看着父亲震惊的表情,缓缓点头,继续投下更重磅的消息:「是的,父皇。那时,梦华姐…明教舟山军在大宋本土之内,势力确仅止于江南一些山寨和舟山本岛。但她的目光,早已投向海外。彼时,她便已开始经略高丽、倭国。」

「当初,舟山军应倭国藤原摄关朝廷之请,助其平定北本州地区的虾夷人叛乱。事后,将归降及俘获的十数万虾夷人,分散安置于北海道、库页岛及千岛群岛,设北冥都督府管辖。这些虾夷人,便成了此地第一批拓荒者。」

「其后,金国介入高丽内乱,扶持西京两班贵族,竟将北高丽百余万百姓整编为‘旗下奴隶’,充作军资,意图用于日后南侵。期间,有数万北高丽百姓不甘为奴,冒死泅渡汉江口,投奔了我明海商会在高丽国的江华、仁川租界。租界地狭,难以容纳,这些高丽难民,便被第二批大规模安置于此。」

「再之后,才是靖康元年,河北溃散,流民南逃,部分也被接纳,渡海来此,是为第三批移民。直至后来,舟山軍在江南、扬州连番重创金兵,与…与一味只知屈膝割地议和的九哥的江陵朝廷彻底决裂,方正式建国称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