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叮的一声,系统奖励来了!(1/2)
风能项目,这可是一块巨大的肥肉,也是江家能否重回巅峰的关键。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江家,必须全力以赴。
但对于白杨来说,这纷繁复杂的四九城中,各方家族的明争暗斗,利益纠葛,他从未放在心上,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理会。
他要做的,是让这个国家的技术树以最快的速度攀升,让那些曾经的遗憾不再发生。
随着第一机械工业部那边的通知下达,兆瓦级风力发电项目正式立项,成为国家级战略工程。
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也组建了一支以技术骨干为主导的团队,负责前期技术理论的论证和关键技术难点的攻关。
白杨作为所长,在亲自审阅了项目组的初步方案后,便将重心放回了日常管理和其他更紧急的科研任务上。
对他而言,风能项目固然重要,但只要方向正确,。
此刻,白杨正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给屋里带来一丝难得的暖意。
桌上堆满了文件和图纸,他正在仔细审阅一份关于新型材料应用的报告。
耳边是老式暖气片发出规律的“砰砰”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而有序。
突然,桌上的红色电话机打破了这份宁静,发出一阵急促的铃声。
白杨微微皱眉,伸手拿起听筒。
研究所的内部电话,除非有紧急情况,一般不会响得这么急。
“喂,我是白杨。”
听筒里传来一个熟悉而焦急的声音:“白所长,是我啊,沈飞老陈!”
“老陈啊,怎么了?听你声音,遇到什么麻烦了?”白杨的声音沉稳,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前阵子,研究所派遣了一支精锐技术团队前往沈飞,协助他们攻克第四代战斗机样机的生成难题,尤其是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
老陈是沈飞那边的总设计师,也是项目负责人之一,能让他亲自打电话过来,事情肯定不小。
“白所长,您可真是神了!就是动力系统,我们遇到了一个大麻烦!”老陈语气急促,“涡扇发动机的高压压气机部分,在测试中出现了严重的叶片抖振现象,导致效率急剧下降,甚至有崩盘的风险!”
“我们试了各种方法,调整了叶片角度、材料配比,甚至重新设计了几次,可问题依然存在,达不到设计指标啊!”
白杨听着,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前世关于第四代战斗机初期研发时遇到的动力瓶颈。
这是时代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通病,尤其是在追求更高推重比和更复杂气动布局的时候,高压压气机的稳定性成了悬在所有设计师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快速勾勒出几笔简图。
“老陈,你听我说。”白杨的声音依旧平静,但语速略快,“叶片抖振问题,很多时候并非单纯的叶片设计或者材料问题。你们是不是过度关注了叶片本身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老陈那边应道:“是啊,我们认为提高叶片强度,改变固有频率能有效抑制抖振。”
白杨轻轻敲了敲桌面:“方向没错,但可能不够全面。”
“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在高压压气机中,不仅有流体的脉动激励,还有叶片之间的耦合振动?”
“尤其是在接近工作转速的某个临界点,流固耦合效应会非常明显。”
老陈在那边“啊”了一声,显然是没想到这个角度。
白杨继续解释:“我的建议是,你们暂时放下对叶片结构本身的修修补补,转而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优化叶尖间隙和封严结构,减少叶尖泄漏流的掺混效应,这能有效改善叶片表面的气流分布,降低激振源。”
“第二,更重要的是,尝试在高压压气机内部引入主动抑振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叶片上安装微型压电陶瓷致动器,通过控制这些致动器,实时抵消或削弱叶片在特定频率下的振动。”
“这虽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但在解决关键抖振问题上,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老陈听得愣住了,他那边传来一阵翻找资料的声音。
“压电陶瓷致动器……主动抑振系统……白所长,这个思路……太超前了!”老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我们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套方案,研究所这边有初步的理论模型和部分实验数据。你们可以先尝试一下。”白杨语气从容,“技术团队会全力配合你们,需要什么支持,直接和我们对接。”
“好好好!太好了!白所长,您真是我的指路明灯啊!”老陈激动得语无伦次,“我这就去安排人手,按照您说的方向进行试验!”
“嗯,有进展随时汇报。先这样。”
白杨挂断了电话,脸上浮现出一丝淡笑。
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之路,总是充满了艰难险阻。
但有了他的记忆,这些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第四代战机,他绝不允许它重蹈前世的覆辙,在动力系统上迟滞不前。
刚放下电话没多久,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白杨喊了一声。
助理林慧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访客登记表。
“所长,第四机部的人来了,说是想拜访您。”林慧恭敬地说道。
“第四机部?”白杨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第四机部主要负责常规兵器工业,和研究所的业务往来虽然有,但并不像第一机部或沈飞那么频繁。
他们这个时候突然来访,着实有些反常。
“是的,来的是刘有材部长,还带了两位技术人员。”林慧补充道。
他沉吟片刻,随即说道:“请他们进来吧。”
林慧点点头,转身出去引人了。
不一会儿,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林慧领着三个人走了进来。
为首的中年男子,身材魁梧,面容方正,正是刘有材。
他身后跟着两名看起来略显拘谨的技术人员,手里都抱着厚厚的资料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