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昨日流入城 > 第523章 法人究竟是谁

第523章 法人究竟是谁(2/2)

目录

楼月月的爷爷的爷爷,是打码头的,人称“楼三江”,年轻时来到这下江码头上,凭借着娘舅家里在衙门内当差,很快就成为码头上一霸。

靠着码头起家,又娶了四房小妾,生了四子三女,共七个子女。

当时,宋家在这边最有实力,最早开办了船厂。

到民国黄金十年里,宋家引入西方机械,船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所造出的船只,吨位也越来越大。

许多码头年轻工人转行,进入造船厂,这引起了楼三江的强烈不满。

当年宋家的家主,正是宋卓琳父亲的爷爷,而宋卓琳的爷爷,是一位归国的留欧学子,带回了先进的机械技术。

为了与宋家争强斗狠,楼三江也在旁边开办一个造船厂,这就是现在粮油机械厂最早的前身。

但是,楼三江的船厂,技术十分落后,根本就无法与宋家的造船厂相比。

又经历民国白银十年,这期间,楼家无时无刻,不在与宋家斗,变着法子去为难和坑害宋着。

其中,最让当地人所不齿的,就是楼三江为了在造船上赶上宋家船厂,暗中勾连上了日本人,日本人支援了楼家船厂的机器设备,但只能为日本军方造船。

楼家船厂突然实力大增,扩招了许多工人,结果却是为日本军方造船,一年后,被当地人广为知晓,楼三江被当地人称为汉奸。

不久,一大批船只下水,准备交割给日本商人,日军当时是让日本商人通过采购的形式,来获取这一批船只的。

当天,码头上闹出很大的动静,数千本地人聚集码头,反对楼家把船交付与日本人。

这是一九三四年。

楼家当时的三公子,也就是前面章节有提及过的楼家老太爷,带着船厂的卫队,以及楼家在码头上打手,在码头上大开杀戒。

枪杀码头工头彭奇山和当地保长田河水,同时被杀的,还有保公所的两名工作人员以及三名普通码头工人,受伤的民众达两百余人。

这楼家三公子,当晚就逃离了当地,带着十几个有枪的人,投山里面去了。

到四二年的某一天夜里,楼家三公子突然潜回本地,带着三十多人的队伍,血洗了宋家船厂。

所获的一大批新造船只,本来是配置给国军某部江防守军的,都被楼家三公子偷偷的,悉数交付给日本军方。

显然,是有人先给透了信,知道这一大批船只刚好完工。

不久之后,该部江防守军奉命死守关隘七日,因缺乏这一批船只,只守了三天,就被日军利用这一大批船队强行攻破关防要塞。

着名守将某某(有名可查,此处为民族英雄讳其名)被执行军法处决。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是当时最好的托词)

四八年秋天,楼家三公子再次杀回本地,当时职务不小了,只说是回乡给父亲扫墓,带着百几十人,再一次占领了宋家船厂。

这一次,将宋家人,无论老幼,几乎杀尽。

宋卓琳的父亲,当时在广州读书,逃过一劫。

楼家终于夺得了宋家船厂。

过了三年多,宋家老船厂重新开工,而楼家老船厂,改为粮油机械厂。

到一九五七年,楼家三公子再一次回乡,带回一笔钱,筹办学校,这就是粮油机械厂技工学校的前身,当时接连办了两期,每一期招两个班,一百人左右,每一期培训时长半年多时间。

饭都没得吃,连鱼米之乡,都是饿肚子,鱼米不知道都运到哪里去了?还办什么粮油机械厂?

所以,粮油机械厂很快就瘫痪了,名存实亡。

一直到七十年代中后期,粮油机械厂才恢复生产,楼家三公子,这时候,已经称为楼家老太爷了,已经解职回乡,开起了楼家粉店。

他二儿子,也就是楼月月的二爷爷,进入粮油机械厂,当车间主任。

到九十年代初期,国营大厂纷纷办不下去了,一个个千疮百孔的。

但是,当时身为厂长的楼二爷,很不情愿改制改革,他不只一次在会上讲,股份制是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

所以,楼二爷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九十年代末,上面再也没有财政补贴拔下来了,没有财政补贴吃,粮油机械厂一个月都撑不下去,只能关门。

但是,楼二爷不同意破产,状子递到了最高层,摆的是楼家老太爷那鲜红的老资格,虽然此时楼家老太爷已经死去快二十年了,但奇怪的就是,这老资格真灵。

不单只粮油机械厂,还包括旁边的船厂(说船厂是楼家老太爷当年亲手打下来的江山),九十年代末一齐关了门,都没有作破产清算。

里面的这些有用的,没有用的各种资产,谁也不敢动,放那里静静的腐烂。

但是,另有一种说法,说这两个厂,依然有一个法人。

就是当年关张大吉时,工人们一齐下岗,按政策,一次性买断,每一个工人,有不等数额的安置费用。

据说,是因为财政当时缺钱,厂子又没有做破产处理变卖,财政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支付。

最终是楼家拿钱出来,才凑够了数,才把这事给摆平的。

那这个法人会是谁?

难道是楼永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