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263章 拔锥

第263章 拔锥(2/2)

目录

汉军如同潮水般涌向吴军阵地,很快就突破了码头最外侧防线。

就在这关键时刻,镇西将军孙韶终于从铁索关上派来了数百援军。

生力军的加入暂时稳定了战局,汉军的攻势被勉强挡住。

铁索关上,孙韶自然也看到了码头那座望楼的陷落。

“将军,码头压力很大,是否派兵增援”参军裴玄问道。

孙韶摇了摇头,目光却投向了更远处,那片雾气缭绕、寂静无声的山林。“蜀贼在那山里,还藏着两千人马,他们至今未动……”

裴玄顺着孙韶目光看去,思索再三后出言道:

“常理而言,彼处蜀人潜行山中十余日。

“此刻应已是强弩之末,或许…是我大吴的突破口”

“不必了。”孙韶断然拒绝。

“傅义若能守住码头五日,一切尚有可为。

“若不能…守住铁索关便是。

“传令下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击。

“尤其是向山林方向。

“蜀贼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孙韶先前确实想小胜一场,再把滟滪大败的消息传给孙权,但大败的消息,已然被潘濬传向武昌。

如此一来,他倒没太多顾虑了。

为今之计,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死死守住这座铁索关,等待下游援军的到来。

他不再去看码头方向的厮杀,也不再去看那片令人不安的山林,只是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正面仰攻的小股汉军身上。

上游。

二十里。

江水湍急。

八艘巨大的木筏布满大江,在雾中不急不徐地移动。

陈曶站在为首的木筏前端,手扶栏杆,目光如炬。

这位楼船将军年纪虽轻,但因常年在水师服役,早已晒得黝黑,他抬手示意,身边的鼓角手立刻擂鼓吹号向后方各筏发出号令。

“各筏注意,保持间距!”陈曶声音平静有力。

木筏在江流中缓缓前行,筏首劈开江水,声响沉闷,木筏上,百余名精壮的水军士卒摇动桨橹,艰难又精准地操控木筏行进的方向。

“将军,前方半里便是吴人布设铁锥的区域了!”陈曶身边,副将高声禀报。

陈曶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江面:

“传令,各筏降速,保持阵形!”

鼓号再次响彻江天,八艘巨筏缓缓调整着速度和方位。

第一艘木筏率先进入铁锥区。

筏上的士卒全都紧盯水面,屏住了呼吸。

突然,木筏猛地一震。

江底传出仿佛触礁的闷响。

“触锥了!”陈曶副将惊呼。

陈曶面色不变,沉声出言:“继续前进!”

木筏继续向下游漂去。

漂不十步,只见木筏后方,江水突然变得浑浊,泥沙翻涌。

若有人沉入水中,便能望见,巨大的铁锥被木筏底部的横木钩住,连带着大石基座与大片的江底泥沙,被生生从河床中拔起。

“起作用了!”副将惊喜。

陈曶嘴角微扬。

这正是陛下与丞相、大督制定的破锥之策的精妙之处。

单个铁锥重量惊人,又深埋江底为泥沙所埋,若单用绞盘拔除,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但用这巨筏,凭借其巨大的浮力和重量,仅仅一艘巨筏,恐怕便能带出数十近百枚铁锥。

至于道理,其实也简单。

这几艘巨筏吃水极深,底部正好能撞到斜斜向筏底刺来的铁锥,而它们重量又极大,一旦撞中铁锥,便能保证铁锥入木数尺,牢牢嵌入木筏当中。

而木筏浮于水面,浮力产生的向上力量,远远超过铁锥、石基及埋住铁锥的泥沙产生的阻力。

几千一万来斤重的铁锥、石基,在几十万、上百万斤重的实心木伐面前,简直是九牛一毛。

再加上水流的作用,这些铁锥就像被连根拔起的树桩,带着大片的泥沙被拖出江底。

“第二艘筏也触锥了!“观察哨喊道。

陈曶举目望去,只见第二艘木筏后方也翻起浑浊的浪,又一个铁锥被带出。

紧接着,第三艘、第四艘八艘巨筏如同犁地一般,在江底犁出一道道深沟,所过之处,吴人精心布设的铁锥尽数带出。

有些铁锥因为埋得太深,木筏撞击后行进方向陡变,每当这时,陈曶便下令调整队形,让几艘木筏并排而行,防止冲滩搁浅。

“将军!”副将看着一个个铁锥被拖出江面,不禁赞叹。

“吴人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苦心布设的江防,就这般被我大汉水师轻易破解!”

陈曶却摇摇头:“非我之能,全赖陛下圣明,若非陛下提出这木筏破锥之策,我大汉水师此刻恐怕还在清除铁锥,举足难前。”

他望向逐深不见底的江面,对天子的敬服更上一层。

这位年轻的天子,总能想出些出人意料却又极其有效的办法,让人不得不服。

约莫一个时辰后,江面上的雾气渐渐散去。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江面上。

八艘木筏已经成功通过了铁锥最密集,水道最狭窄的区域,进入了宽阔的水域。

江水浑浊。

江面漂浮江底带出的种种杂物。

“禀将军,半里未遇铁锥!”副将兴奋回报。

陈曶长舒一口气,这才察觉自己后背已被汗浸湿,他虽表面镇定,内心何尝不紧张

若是此计不成,大汉水师恐怕真要被困在这滟滪关前,寸步难行,如此一来,那么接下来所有的破敌之策都成了空话。

“传令,艋艟先行!”楼船将军陈曶下令,“大型战舰紧随其后!”

旗鼓号令已下。

早已在后方等候多时的汉军艋艟顺着刚刚开辟出的航道,向下游疾驰而去。

巫县,江防指挥台上。

潘濬凝望着上游方向。

连日的焦虑让他的眼窝深陷,鬓角又添了几缕白发。

自从滟滪关失守后,他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太常,江雾开始散了。”部将在一旁低声道。

潘濬微微颔首,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江面。

突然,他的眸子一凝。

只见上游的江面上,终于出现了数十个黑点,并且迅速扩大。

“蜀人艋艟!”眼尖部将惊呼。

潘濬却是不惊,反而松了一气。

果然如他所料,蜀人虽然清除了部分江锥,但大型战船仍然不敢冒险下行。

这些艋艟小船,不过是想来试探虚实,又或虚张声势的。

“传令,各大战舰停泊港湾,保持原位,不得出战!”潘濬当即提振精神,沉声下令。

“待半数艋艟冲至港湾下游,再命斗舰出击,务必将这些艋艟尽数凿沉!”

“唯!”传令兵快步离去。

潘濬握紧剑柄,心中盘算着。

他早就料到汉军会派艋艟先行,因此特意将大型战舰都停靠在港湾中。

一旦艋艟冲到下游,他再遣大船出来,就不会被艋艟的撞角威胁,反而可以凭借兵力优势,将这些小船一一歼灭。

“太常妙算!”身旁的部将奉承出言。

“蜀人若是以为靠岸上这些佯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再依靠这些艋艟便能突破我铁索江关,那便大错特错了!”

潘濬却没有答话,目光依然紧盯着上游江面。

蜀人艋艟越来越多。

江水突然变得浑浊起来。

望着这浑浊的江水,不知为何,他心中陡然生出些许不安。

“那是什么”有士卒惊问。

潘濬闻声一怔,从不安中抽离出来,顺着士卒手势凝眸一望,紧接着瞳孔猛然收缩。

只见数百艋艟之后。

大江上游,突然顺流漂下几艘看起来比楼船更加巨大的……似船非船之物。

目录
返回顶部